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让人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善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让人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善

荣县长山中学           虞伯化

内容提要:

高中教育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品质下降的困境,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历史教学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格品质,让人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善。

 

内容提纲:

一、高中教学面临困境:

二、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困境

三、发挥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巨大影响力

四、让人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善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   人格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普九攻坚战已近尾声,普及高中是大势所趋。高中入校门槛降低,高中教育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现实,众多高中教师感叹:这样的学生怎么教!特别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是通过重点高中、城市普通高中层层筛选过后的,学生几乎都是学习品质上的 “后进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教?

素质教育能解决这问题。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号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包括哪些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傅道春《教育学》中认为,素质教育包括八方面: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而思想政治素质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的或统帅的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应该看到,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力倡导,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成才观有所变化,现今已不再是千军万军过独木桥了,社会的发展,提供的就业门路多了,判断学生成才不再只“升大学”这唯一标准。故强调教书育人,强调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学校教育重在培养素质,重在人格教育,而不是应试机器。

现在的高中生是幸运的,教师也应该幸运吧,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开始转变,把做人、成人、修身放在首位。是的,我们不敢保证人人上大学,但我们能让他(她)成人,成一个社会的人,道德的人。教会学生做人是以德育为主的全面育人教育。育人的目标、层次与内容也较为丰富。它本身包括三个层次: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

对于这些高中生,如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其素质,引导其成人?

我觉得首要的、最难的就是道德素质的培养、良好人格的培养。现在的学生,不知“崇高”为何物?“品质”为何事?修养、奉献、牺牲、忧国、报答,早已在他们的词汇里抹去,他们会的是抽烟、喝酒、摆阔、攀比、赌博、打游戏、不尊重人、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他们的偶像是影视名星、是大款、他们很容易崇拜,那就是“酷”,操“酷”。一味索取,不懂奉献、尊重。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特别能在道德培养方面,人格教育方面,施一技之长。

今就我个人教学体会,谈几点。

首先,在教学中,用正面人物、正面形象影响他们。学者、先辈、志士的鲜血不能白流。让他们成为他(她)的偶像。让冰冷的墓碑上的名字热起来,让尘封的形象活起来。社会学习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很大。而且要求榜样的行为具有可信任性、榜样的行为要感人。而我们活跃于历史中的那些英雄、伟人、学者,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是真实而感人的。他们的事迹是沥沥在目的。道德榜样对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感情丰富,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常常引起他们深刻的感受和执着的追求,成为鼓舞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用正而人物、正面形象与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和这此人物进行对照、向道德范例靠近或认同的愿望以及积极向往的情绪状态。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完善人格素质。

其次,在教学中,用真挚的语言,感染他(她)。社会学习论认为: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有两种途径,一条是榜样和示范,另一条是言语教诲。教学的艺术、功底,重在语言的感染力。讴歌时要富于激情;谴责时要寓于愤恨;让他(她)融入历史,在历史中活动,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活动场景,表达出应有的情感。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解以及课文中道德榜样的力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国心理学教授章志光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富有情绪表情的故事讲述与平淡的故事讲述相比,前者能促进对故事道德内容的吸收,有助于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体验的产生和道德行为的选择。所以教师应有效地运用情绪感染的力量,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

第三,在教学中,适时点滴地联系他(她)表现的不良习惯,以史为鉴,触动他们。人格教育就是为了人格优化,以达到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其具体方法是择优和汰劣。择优的方法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比如勇敢、热情、坚定、善良、正直等常为人们所称颂的人格特征作为人格教育的依据。即上面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汰劣的方法即针对自己的人格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历史人物的闪光点对昭其不良习惯,让择优和汰劣一起进行,择优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而改正缺点也就是培养优点。促进其人格完善。

第四,多开展随课讨论,允许争辩。特别在触及其痛处时。开展活动,在集体中教育,真理是越辩越明。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品质,不能离开集体的生活与活动,而必须依靠学生集体和通过学生集体来实现。在集体中讨论,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加共同活动,以达到共识。这样不仅教育了个体,而且教育了集体。

第五,启动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其潜质。给予他(她)评说历史的机会,畅所欲言。(但度要把握)。充分发挥评价的力量,让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一句话,旨在培养其道德感、责任心,让他们体验一下崇高,体会一下无私,认识一下报国,能有一种襟怀,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格,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从修身再到博学,有了学习氛围,才能学习动机,启动了学习动力,学习素质、心理素质也随之提高。历史毕竟是真实的,不似语文虚构,不似政治的说教,事实胜于雄辩,他(她)不会不为所动,而会有所为吧。

   

令人遗憾的是,高中教学要求中,多的是冰冷的分析、评价。也对,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没有想像,但往往会让学生忽略那活生生的社会,那有血有肉,曾经热血沸腾,曾经慷慨激昂、曾经忧国忧民、曾经流血不悔的生命。

我们讲历史,很容易站在旁观者或过来人立场上,回头看历史。我觉得这样对学生热情培养很不利。很多时候,我们有无赖,高考考的是明辨力,再现力,认知力,评价力。历史是一个社会,许多教师对于可歌可泣的英雄,只好一笔带过,重在分析,思维分析,评价分析。

这里,再次呼吁,历史教学要有情感渗透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内化性——把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让学生感动,让学生投入:谱写自己的历史——让后人或肯定或尊重或激荡的历史。这,是否是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        傅道春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6月

 

 

 

2005年3月23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略论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涵育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 高一年级,中国近代现代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