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析新课程高考下的历史教学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2-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课改两年来的历史高考与以往高考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众多一线老师一直在关注如何应对高考的历史教学,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教学方面面临困境。本文是笔者从一位农村教师的视角并结合自身对课改的认识及教学实践效果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课改历史高考农村历史教学

  今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一线奋战的历史教师很困惑:一个班有十几个学生没有通过,纵观整个学校的艺术班加理科班共上百人等级是D。再看其他兄弟学校的成绩也是不太理想。他们开始迷茫了,校长在大会上发怒了,这是怎么了?有些农村中学的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学生越来越差,优质的生源从初中开始就流向城里,使得上到高中的学生都是一些留下的中差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都很差,致使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为何农村教师会如此抱怨?以笔者所在农村中学为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所在乡镇经济较发达,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较好,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口持平,很多当地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市学校上学有面子,也有认为市学校在各方面较农村强,所以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往外送。而很多在市里上到初中没能考到市中的学生又返回原籍上高中。更多的外来人员也只希望他们的子女能混到中学毕业。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不到位,放任自由,不管不问。所以上述老师所抱怨的生源问题也是存在的一定客观因素。

  二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但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学历史课一般很少有科班出身的老师授课,而是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绝大多数学生的观点是历史是副科,考前老师给我们划划背背就行,个别同学谈到历史就是讲故事。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很喜欢看历史剧,读历史故事,看《百家讲坛》等历史类节目,但上到历史课却是想睡觉,背的东西很多,感到头疼,成绩也很糟糕。初中历史教育的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来常州实行历史成绩逐步算入中考成绩后稍微有所改观,一些农村完中学校为了学校整体成绩已派高中的部分老师兼任初三历史教学。

  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倒不如节省这几年时间出去做生意多赚些钱,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笔者所在地虽然这种认识不普遍,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到高二时觉得自己不适应就退学到工厂上班,也有些家长迫于面子,让自己孩子熬也要熬到高三毕业混个文凭,历史必修科目通不过也无所谓。

  如何改变农村历史教学的尴尬,改变学生对历史兴趣盎然,对历史课索然无味的这种尴尬呢?笔者根据几年的从教经历总结以下几点。

  一、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鉴于初中历史教学给学生造成的不正确认识,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课历史课,教师就应该向学生点明为何要学历史,历史的重要性,从现实看它是最后高考的门槛,从长远来说读史可以鉴今。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苏联犯的错误你还要犯?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要走?”黑格尔则更直接地说道:“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东西是我们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笔者对学生说,即便学历史是愚蠢的,但不学历史则更加愚蠢!历史让我们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我们就会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少受挫折。

  二、努力调动学习兴趣,渗透历史学科能力。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使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才能使它要学历史,甚至感到学不好历史对不起老师。尽管学生成绩优差有主客观之分,但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同时又感受到历史是可以为现实所用,并且不仅喜欢历史课,还能把历史考试考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创新。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课改下的高考试题从立意来看,具有情景性等特点,如材料题及图片题在该试卷中都有大量体现。本试卷最大特点是引用众多图表来创设新情景,引用了历史文献、文物、人物的图片、图表等,创设新情景,这是本试卷所呈现的一大亮点。这体现了近两年课改以来的趋势,图文并茂,创设新情景。那究竟如何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1、有针对的创设故事情景。既然学生喜欢看历史剧,读历史故事,我们教师为何不变换形式,让他们自我表现,如课堂上表演历史剧,课前五分钟讲一个历史小故事,这样既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演讲和表演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为了迎合学生口味而“活跃”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角色情景。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中,笔者开课的内容是选修1“梭伦改革”的“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笔者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公民代表,以课堂小话剧的形式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历史思想的碰撞和历史思维的联系中感受和把握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随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将三派主张对照列出,形成纲要图示,直观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便学生的深刻记忆和准确理解,并争取扩展学生知识视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较快的掌握了知识,师生互动的形式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首肯。

  采用历史剧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并且较多次的采用同一形式来教学,久而久之学生的新鲜感就会失去。所以,笔者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只用过两次。上次的表演只是部分学生的参与,之后笔者在另一次教学中采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角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学会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这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适当创设多媒体情景。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过去的事情,学生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影、录像、幻灯、图片等给学生以生动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如必修2经济史中涉及到几个大国的崛起,有好几个学生对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书上涉及较少的三大国比较感兴趣,在做了调查后,笔者给他们看了大型纪录片《大国的崛起》中的一些片段。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堂课都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且也不能只为迎合新课改而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

  3、积极创设课外活动情景,使其融入自然与社会。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学,从小学至初中这段期间,学校对学生在对外实践这方面一般都重视不够,学生的动手,动嘴能力相对城市学生较差。高一时笔者让学生自愿结合成几个个小组,随便在以下几个题目来进行研究:①姓氏的由来;②我与我家;③常州的变迁;④常州与中国近代革命⑤我的××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让学生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进行课堂交流,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使学生不但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他们所找的资料、知识范围已大大超出了课本,如有的研究的是常州与中国革命中的一个小的方面“天平天国时期的常州”,讲到《太平天国》这一课时,将这组的调查材料适当的补充了进去。这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而且使他们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快乐,意识到了集体的力量的强大、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了挫折与成功的经验,实现了自我教育,增强了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也可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情感世界。都说触景能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发展的。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他们对于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说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学习家乡的历史,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让学生利用假日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恽代英广场等,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情感受到了激荡,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除创设各种情景外,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内容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如知识竞赛。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最后复习是枯燥的,整天就是背书、做题、评讲的循环,为了不使学生产生厌恶感,笔者根据考纲编制题目,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意识心理,全班参与进行分组抢答,采用奖惩制,老师当主持人,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竞赛过程中遗憾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既记住了考试内容又体验到了乐趣,同时教师也拉近与学生距离。

  三、密切联系现实,史政结合,感悟历史。

  高考历史试题大体体现时政信息,注重政治问题的历史交融,通过引用新材料、新情景,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课改下的历史教材虽然已有所改变,但总体而言,历史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政治说教太多,如果我们历史老师不设法拓展和补充,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局限于教条、干瘪、僵死的教材内容,也就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之中。

  四、体验巧记历史的乐趣,学会较快掌握知识的方法。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简直无从下手,感到头痛,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巧法,利用好这些方法不但使一些易混的知识分辨开来,而且记忆深刻,特别是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去记忆、去思考、去创造。教师要教给学生巧记历史的方法,重要的是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再去摸索、创新。记忆知识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1、利用书本插图。历史图片以其直观的信息、感性的内涵、真实的记录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有助于教师传授真实的历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增强历史内容的表现力和说服力,提高历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以感知推动认知,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供了有效便捷的途径。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个期末笔者都头疼的问题。历史课在新授的时候学生都不那么“感冒”,如果毫无新意的重复教材内容,那岂不是自找不自在?我选择用“图说历史”来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以图设问”“以图引导”,提高复习课效率。“图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是我在复习教学中的一个尝试。通过书中的几组图片来设计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背景。上完课后,有一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这种方法真好,既动了脑又记得快,我又知道了记忆的一种好办法。”

  2、重复知识方位。例如必修三第八单元《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相当多,每次考到关于这些知识点的选择题时正确率都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自己记忆的方式告诉学生,记住哪一页是什么流派有哪些作品等,考前有意识地多次重复记忆,几次考试下来错误率明显下降。

  3、编写简短故事。如文学艺术流派有古典、浪漫、现实、现代之分,考试经常考到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在讲到这种试题时,笔者脑中突显一故事情节,立即试着将这几种流派编成一位失恋者的感慨:曾经喜欢了一位古典美女,我们的爱情故事很浪漫,但现实很残酷,后来她离开了我,现代的爱情怎么是这样?尽管故事显得苍白,缺少一些情节,但听完后学生先是大笑,然后普遍反映这样是记住了。

  4、巧妙利用谐音。例如记忆《南京条约》中从南到北的通商口岸时,抽取字头,利用谐音,将“广厦福宁上”变成我们常州话“光下不能上”来读就更容易让学生记住;有些可利用谐音变成学生所熟悉的明星进行记忆,如秦先后灭掉的六国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利用谐音成了“喊赵薇去演戏”;另一些也可利用谐音变成有趣的打油诗,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增开的10处通商口岸可以变成“镇南九老汉,口中叼着烟,琼州二锅头,喝碗还说淡”。

  五、折射教师个人魅力,拉近与学生间距离。

  视频不能天天用,活动不能天天搞,教师需要一种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我们不一定会成为易中天或是纪连海式的人物,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教学特色,一套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情感投资。先让学生喜欢这位历史老师,再使其喜爱上你的历史课。我始终相信:一个学生首先必须喜欢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最后才会喜欢你所教授的这门科目。所谓“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不断钻研,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绝不能仅仅沉湎于一份新课标、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而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专业内涵。此外,还应追求一定的个性,追求大气,豪气,追求历史学者的博大精深。只有厚积薄发、充满个性魅力、富有人文气息、具有高尚人格的历史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高品质的学生。

  其次,共同分享感情和认识,走进学生心里。曾经有一位学生想放弃小高考,一天他来找我谈话,想听听老师的意见。抱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而且他在高一也曾是成绩较理想的学生的实际,笔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放弃。指出了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缺点,并将自身遇到挫折时的如何应对的的经历讲述给他听。也许是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以及自身还有那一丝的不甘心,最后他决定继续参加考试,最后作为一名美术生六门测试只有一门没有通过。

  此外,做到一视同仁,给后进生更多关爱。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一个孩子不可爱。”学生是否可爱,不在于学生本身,主要还是取决于老师的认识角度。一个成功的老师,他或她既会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厌恶调皮倒蛋的后进生,大胆、勇敢、巧妙地去爱学生,用教师的至爱与热情为学生导航,为所有学生点燃希望之火,学生不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也能学到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还会学到为人处事的一些哲理,一生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历史高考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突出了对学生研究意识、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活跃的课堂。历史教师也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未来的指引人,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对历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要不断的钻研,真正承担起这个任务,扮演好这个角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