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本文结合区域实验与探索,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化学  教学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在更多实验区推广与实施,如何妥善处理好初中化学进入课改,但高中尚未介入新一轮课改而引发的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这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关注并作出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我近段时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谈谈我们的思考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争鸣。
一、加强学习研究,切实做好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衔接工作
    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化学新课程无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义务教育延伸与拓展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积极开展新旧化学课程的对比学习与研究活动,切实做好化学教学大纲到化学课程标准的衔接工作,这是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从传统化学教学大纲与现行化学课程标准的性质、内容、要求来看,两者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项目 内容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 教学大纲的关注点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它是化学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 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大纲由引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考核与评价、附录等组成。 项目 内容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目标的描述不再采用一些抽象的表述术语,其操作性更强。 教学目的强调和重视“双基”,目标单一,过分重视化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表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较模糊,行为主体不明确,要求过于抽象。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大主题,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描述内容目标,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四个部分列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重视化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科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存在脱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倾向。 坚持以“理解化学”为施教目的,在重视有意义学习的同时,积极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在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中,提到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实验、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这些方法重在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宗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理念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和内在激励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淘汰、外在诱因和压力的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考核与评价的目标和作用是:检查教学质量、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化学评价的方式有:书面作业和书面检测,书面、口头和操作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延时性作业等等。

    

    从以上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诸方面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服务学生未来发展,切实做好课程内容标准的衔接工作
    多年来,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在依附于化学学科体系,还是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实践中摇摆不定。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从课程内容标准及有关教材(本文以人教版为例)呈现的学习内容来看,化学新课程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进。
1.增强时代气息,展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化学新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九年级化学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精选了众多适合学生终身学习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化学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了当前有关环境、资源、能源、科技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见下表)。

类  别 内        容 环  境 绿色化学的介绍;空气质量周报的介绍与分析;温室效应及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尾气的治理,等等。 资  源 我国水资源的介绍;金属资源的保护,等等。 能  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新燃料,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科  技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硬水、软水的介绍、鉴别和转化;C60和纳米碳管简单介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及其性质与用途;铝的氧化及其应用;乳化的概念及其应用;海水晒盐的简易流程;氮的固定;蛋白质(血红蛋白、酶)、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有机合成材料的介绍和“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等等。

2.降低教学要求,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化学新课程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一些与学生认知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删除了其中繁难偏旧的内容,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见下表)。 

类  别 内      容 降低要求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的应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转化为“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物质的分类。 删除的教学内容 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还原性;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的定义;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O2 + C = 2CO的反应;乙酸的性质;酸和碱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酸和盐的分类;硫酸铜、结晶水合物的介绍;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培养综合素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
    化学新课程、新教材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的同时,对凸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容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净化与治理、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生活、金属与金属材料等内容,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这些内容都零碎地分布在有关学习单元中,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新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集中处理,使之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和审视相关内容。再如,新课程在化学实验的要求上,更加重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和实验的能力,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不再由教材直接提供,而是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并归纳实验结论,显然,新课程在有关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上,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旧课程内容标准的对比研究,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因尚未实施课改而带来的课程内容方面的脱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层落实弥补工作,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三、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切实做好转变学习方式的衔接工作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内容来看,“科学探究”主题无疑是最具核心的内容,是一种既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又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学习内容,因而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对已经熟悉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能否将这种学习方法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将直接影响并制约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化学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切实做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衔接工作,这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关注的核心内容。从化学课程内容标准来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除了原有的体现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部分化学实验外,又增设了相当数量的科学探究内容,其形式不仅包括化学实验,也包括调查与分析、家庭小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栏目(见下表)。
素材,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唤醒学生沉睡着的潜能,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学生来说,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既整体规划又统筹安排,使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落实在学生学习的平时。当前,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的衔接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化学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
2.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引领作用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对化学实验内容及实验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过去学生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项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始终,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中,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以此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假设—分析问题或现象—解决或解释问题,有效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这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本义,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切实做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衔接
    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一直是一件令实验区感到棘手难办的事情,它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因此,确立全面、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积极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以建设符合实验要求的优质化学课程资源,这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1.树立全面正确的化学课程资源意识
多年来,由于国家集中统一化学课程要求,教师教的大多是国家统编的化学教科书及相应的配套资料,由此导致了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也导致了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在他们看来,大纲、教材、教参、练习册就是化学课程资源的代名词。事实上,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从其对教育教学的功能上看,它既包括各种化学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科技图书、教学软件、报刊杂志等素材性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地、设备、设施和环境等条件性资源;从发挥其作用的时空分布上看,既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以是校外社区资源。因此,只有树立全面正确的化学课程资源意识,切实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才有可能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开发并建设优质化学资源。
2.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网络
从构成化学课程实施的诸要素来看,不管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有多大差异,它总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实验、媒体和场所等内容。因此,围绕影响课程实施的相关要素,对照课程资源的不同类型,广泛搜集有用的资料、信息,建设并合理利用对课程实施有益的条件,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建设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优秀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炼。化学新课程对每位化学教师而言都是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案可资借鉴,因此,加强对平时教学点滴经验的积累,从中提炼出可资自己或他人借鉴的成功做法,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富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例如,有关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典型案例,有关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指南,有关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探索,甚至是一个化学实验的改进等等,都可成为建设课程资源的视野。
    二是大力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室资源。实验历来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化学新课程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因此,任何时候都要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完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配置,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开发微型实验、组织家庭小实验等方式,延伸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室这一常规课程资源的教学效益。
    三是加快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录象等常规媒体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发并整合广播、电视、视听光盘、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局域网、校校通等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四是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教学中,要善于依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发包括工厂、企业、博物馆、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社区资源,广泛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呼唤教育创新,亟需教学变革。切实加快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这既是当前课改的任务和职责,也是适应即将来临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与课改同行、共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