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让音乐焕发生活的阳光---"生活化"情境教学在中高段音乐课中的实践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题概要: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本校中高段学生为教学对象,以音乐课“生活化”情境教学为切入点,对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调整优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音乐,在音乐中学生活,拉近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关 键 词:生活化、 情境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展开,而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因此,关注儿童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是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学校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从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课本为本。结果学生表现时“缺少天真”,表达时“思想肤浅”。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音乐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面对音乐教学的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变 “课堂音乐教学”为“生活音乐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情境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同时扩大学音乐和用音乐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音乐表现、使用、欣赏等能力。

 

●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为“生活化”的情境提供内容  

“生活就如泉源,音乐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音乐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生活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他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音乐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音乐环境。只有把生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生活中学习,才能使课本知识“活”起来,“亮”起来。

1、内化——重组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题材老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教材看作是一个教学的参考材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联系生活实际把鲜活题材引入学习的课堂,重组一些生活音乐。所以,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第十二册的《春节序曲》原本是被安排在第六课的,上到这一课时春节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这时学生对春节的理解相对就比较抽象。因此,我把这一内容放到了学期初,在学生刚过完春节返校学习的时候进行,这时学生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一听到这首曲子就对它有比较深的理解,因为生活给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素材,给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外化——学科融合。

学科的课程整合,包括各学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整合。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决不是照本宣科地宣讲教材、照搬教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对有关的学科教学资源进行恰当整合,并且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经过整合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如:《蜗牛与黄鹂鸟》是一则以地理历史、思品教育融入到音乐的一堂课。

[教学片段]:——《蜗牛与黄鹂鸟》

1、欣赏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校园歌曲?

生:这首歌曲叫《外婆的澎湖湾》。

生:它是台湾的校园歌曲。

师: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

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

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宝岛,他物产丰富。

生:不对,台湾现在还不完全是我国的一个省,他还被国民党霸占着。

生:郑成功曾经收复台湾。

生: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把他要回来。

生:……

3、教师简介台湾。

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水稻、甘蔗、樟脑是台湾的“三宝”。台湾还是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如台湾的民歌、台湾的校园歌曲等。

4、模仿生活中的点歌台让学生欣赏校园歌曲。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校园歌曲“点歌台”,一起去欣赏、体会台湾校园歌曲亲切、朴实、明朗等特点。

5、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师:《蜗牛与黄鹂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蕴涵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蜗牛慢慢地爬上去吃葡萄,黄鹂鸟在嘲笑它,但蜗牛没有生气继续爬。

生:蜗牛有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蜗牛是好样的。

生:黄鹂鸟不对,它不该去嘲笑蜗牛。

生:……

(一堂音乐课下来,学生不但了解了台湾的地理、历史,而且还很好的促使他们掌握了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的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多类艺术形式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随意,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容易。——(艺术课程标准)

     

 

3、活化——走向生活。

就音乐学科本身来看,它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与社会,人文,自然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把音乐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更能有效的加强音乐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学中必须跳出教材设定的框框。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学生的身边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平常易事挖掘生活音乐的乡土材料。在全国上下都为“电”而奔波着,为停电而焦虑着时,每个学生对这一生活现象也深有体会。契入此机,我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自然的插入缺电的生活素材补充教学内容。

[教学片段]: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生活幸福”

生:“……老师生活幸福!”

(多少次上课,我们都习惯用同一种声音和问候语“同学们好”,让大家一下子发现老师今天“怎么了”?稳定情绪,激发好奇心,创造教育就在一句不寻常的问候语中开始,课堂顿时快乐起来。)

师:“大家最近的生活过的好吗?”(一句问候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生:“老师,最近我们家老是停电,热也热死啦。”

师:“停电的时候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生:“去游泳”

生:“去宾馆。”

生:“我们家买了一台发电机,停电的时候,就自己发电。”

(学生们兴奋地交流、探讨着……。多少次的“交流”形同虚设,然而结合学生亲身体会谈论着炎热的夏天,电突然停了后的事。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就一次展显在了课堂。有的说:以游泳来降温,有的说,以骑摩托车兜风来降温,有的说在院子里、阳台上纳凉,有的说去外婆家,外婆家停电就来自己家,一下子小家变大家了……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停电的日子’中生活还是挺丰富的,而停电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不便。在全国上下都缺电的情况下,让我们都来为节电做一份贡献,现在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创编一首节电的童谣,可以单独创作,也可多人合作。”

(学生在激动的心情中“开战”了,谁也不会觉得没事可做。因为,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一张张诞生了。有较为成熟的,也有只有两三句的,但都紧扣生活中节电为素材,以音乐为形式的生活情景一幕幕的被展现了。)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这样告诉学生,也这样提醒学自己,学习音乐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音乐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因此,我的音乐课将引入自然,引向社会,引进生活,着眼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近两年来,我利用生活在农村的地理优势,还常常引导学生走进田间,感受金黄色的风儿吹拂田野的感觉,踏进泥土,感受泥土的质感;钻进草丛,感受小草的温馨;走进农家菜园,感受丰收的喜悦;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共同编织童年的梦想。

 

(二)让“生活化”的情境贴近现实

        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用好直观手段绝非易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使用直观手段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1、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

音乐毕竟是形象的,很多音乐造型是学生难以感受的,我们必须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让学生间接感受周围的客观环境,积极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在体会不同旋律线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与心情时,如折线与曲线的比较中,折线举例生活中刀叉、针、刺给人尖硬的感觉;曲线是生活中的汤团、西瓜、面包的轮廓线条,给人柔软温暖的感觉。                                                                                           

2、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利用实物再现音乐正是从这一规律出发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一些歌曲学会后,我一般会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一方面巩固了歌曲,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但学生对一些正规的打击乐器伴奏已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做一些打击乐器,比比谁做的乐器有创意,比比谁伴奏的最好。因此,学生在课后不住地留意一些生活垃圾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简易小乐器,在课堂上也就格外认真地用自带的乐器给歌曲伴奏,课堂的气氛起来了,教学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3、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设计游戏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一些乐曲的前后,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问的浅点还能回答上来,稍微深点往往就都答不上来。于是我就采用生活游戏的方式激励他们去欣赏,我对学生讲:如果我问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你答不上来,你就得学某种动物的叫声或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果一些较难的问题你答上来了,那就老师模仿;或者你能就欣赏的曲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或老师来答,谁答不上来谁模仿。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自己不模仿或者为了让同学、老师来模仿往往就听的非常仔细,并能从中提出很多好的问题,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为“生活化”的情境拓展空间

    李吉林认为,“儿童的生活空间是他的成长环境,……环境与在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等交织在一起的儿童生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虽然是不知不觉的,但却是相当深远的。”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

1、                                                                                                               在生活的环境中寻找音乐。

观察生活,是积累音乐知识的基础,是培养音乐兴趣的最佳途径,也是音乐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音乐领域。增强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如找找生活中的旋律和节奏。看看生活中“音乐”的生存空间等。还可通过:

锁定“交际生活”。现在即使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其了解外部世界、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十分广泛。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寻提练笔,不失为可取之策。各种实用载体,诸如电视、收音机、网络等,其形式灵活多样、切合实际需要而为学生乐于尝试。例如:

[教学片段]:

我让学生在操场上围城一个圈,小朋友好奇的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不唱歌吗?”我笑而不答,让学生选择最舒适的姿势坐下。

“闭上眼睛”细细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们充满神秘而兴奋中闭眼感受着,“老师,我什么也没有感受到。”“别急,慢慢来。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就在同学们的感受中。比比谁能最先感受到。”同学们又静下来,静的能听到风吹过的声音。

“啊!老师,我感受到了,我感觉到有风在吹,还听到了风吹过的声音。”“老师,我感觉到有阳光。”“老师,我听到了小鸟叫声,汽车的喇叭声。”其他同学也都根据自己的感受作出相应的应和。

 “同学们真棒!从你们的话中我知道同学们已经感觉到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存在着许多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一支动听的旋律,时常伴随我们左右。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多留意一些身边的声音、身边的音乐,把你听到的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2、在生活式交往中享受音乐。

   生活式交往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所谓共同享受,是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教学片段]:

在学生学唱歌曲《童年》时,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的方式初步会唱这首歌,这时我们用生活式的交往来理解音乐、去享受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聊一个话题:童年是什么?

(学生讨论)

生:童年是少年之前的年龄段。

生;不,这之前还有婴儿期。

生:童年应该是上初中之前的这段学习期。

师:童年是快乐的、有趣的,指的是年龄吗?

生:不,指的是游戏,是生活、学习。

师:校园里生活中有童年吗?在哪里?

生:有,在课堂上,在课间十分钟,在你追我赶中,在打闹中,在尽情的玩耍中。

生:跳皮筋。

生:捉龙虾。

生:踢毽子比赛。

生:我觉得学校的司令台也是我们的童年。

师:啊?为什么?

生:上台领奖的感觉真好,它让我的童年更开心。

生:春游的时候最好,大家都很开心,特别是玩巡洋舰的时候,XX同学眼泪都喊出来了,但还是很开心的。

生:那次我们还去了烈士陵园扫墓,老师你还在前面发言呢!

师:你们还记得那么清楚。

生:老师你们过年的时候干嘛?

师:吃年夜饭,放鞭炮……。

生:对对,我也放,有一次我还把一只缸给炸破了。

生:哈哈……

师:恩,说的很好,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童年即将结束,你能用合适的声音、情绪唱这首歌表达你的童年生活吗?

(因为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起来,这时他们对歌曲声音、情绪的把握也就比较到位,也就兴奋地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当交流的方式亲近时,谁也不会闭而不谈。因此,生活式的交往中,学生的心是真的,情是切的,歌声是美的。

3、              在生活的对话中精彩音乐。

   教师要善于捕捉平凡教学中泛起的涟漪,实施真诚对话,实现学生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境界的提升。

[教学片段]:《我熟悉的人——张叶良》

生活是充满感情的世界,当一位英雄离开我们的时候,心灵的那根弦会被深深地拨动,这会使我们想尽办法去了解他更多的英雄事迹。音乐课堂上利用音乐的特性让每位学生去敬仰我们熟悉的人民警察。

       

师:同学们,时下在萧然大地上传颂着一位英雄的名字——张叶良。同学们也都收集了相应的图片、文字资料。

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你们觉得张叶良叔叔是怎样一个人?

生:可敬可爱的人。

生:威武不屈的人。

生:人民的好警察。

生:是我们熟悉的警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与坏人斗争到底的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缅怀我们的英雄。

(教师播放一些跟纪念英雄烈士相关的音乐或一些情绪比较悲伤的音乐让学生来欣赏,如果在平时他们听到这些音乐往往无动于衷,甚至能把悲伤的情绪说成优美的,而这时,这些音乐却深深的触动了他们的心,这些音乐的内容、情感不用老师提示他们就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

学生默声的欣赏着。当交往的心是真诚时,谁也无法掩盖真情的流露,当表达的心是真实时,谁都会被感化,被真情包围。

 

(四)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当前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非看哪个学生的歌声最美,唱得好并非就是高素质人才。音乐教学是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离开了对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关注,课堂教学怎么可能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造型

   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  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生活、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让我们:

扫描“校园生活”。校园是学生的“花园、乐园”。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各种大小事件,不仅时刻发生在‘学生身边,尤其是那充满朝气的校园,更是趣事连连,搞笑非凡。学生以“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生活并“忘情而唱”。这更是那些“有心”的老师 藉以指导学生动笔的契机。教师喘摩学生的心理让歌曲贴近其生活实际,反映独特感受和童真童趣。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操练,可少去“硬性指派”带来的被动或为难。 

2、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情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比如:在四年级《打夯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角色体验:(1)感受音乐,进入音乐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欣赏音乐,体会所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劳动方式。(2)体验音乐,直接表演。某些歌曲中的情节,可组织学生装扮成歌中人,在分角色演唱的基础上进行劳动表演。这时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劳动表演之中,真正的感受到了劳动号子的特性——起源于劳动,服务于劳动。

3、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

   一部平淡而又不起眼的音乐作品,赋予音乐思想与内涵会变的神奇而高尚,会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景、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还可在每堂课之末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4、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魅力。

      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去开展活动,去学习音乐知识,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多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音乐和音乐的生活。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和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性质的比赛,都能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所学的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

●   研究后的反思

    1、通过实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用音乐体验、感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2、通过实践研究,推动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促使了学生形成创造性学习音乐的能力、热爱音乐的情感。

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为学生的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用音乐表达出来,不仅把学生在生活中所摄取的信息梳理、概括,达到内化,还有助于学生表达技能的培养。因此,“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让音乐焕发着生活的阳光。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

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教学研究》杂志各期

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

5、《新课程标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造着并快乐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性表现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在体验中互动生成----农村低段音乐运用"诱思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