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挖掘课堂实施策略,突破科学实验课瓶颈 ――以《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活动为例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以《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活动为例

庄春红 凤岗镇端凤小学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其目的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的角度和正确的实验观,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够改善自然;用科学的视觉来看待事物,认识事物的多面性,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结合《有趣的磁现象》实验课提出了相关策略:1、教学中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策略得当。2、对课程内容的再创造。3、实践课标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达成课程目标:“注重学生实验的良好习惯养成”。5、体现科学课特色——科学性。

关键词】   挖掘策略   突破瓶颈  实验课 

 

小学科学实验课向来深受学生喜爱,不少科学教师的公开课也青睐它,但走进实验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诸多问题:有的教师只一味追求热闹的场面,满足于轰轰烈烈的外表,而忽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出现“浅入深出”或是“浅入浅出”等现象;也有的科学教师是“兼职”的,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很欠缺。此外实验中器材不足,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缺少自行使用的时间和空间,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高效课堂的一个个障碍。

下面以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上)《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活动为例,谈谈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的策略要得当

课前,我让每个小组(四人一组)先分工(见表1),明确自己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肩负的任务,各司其职,确保操作有序进行。

组长

操作员

观察员

记录员

 

 

 

 

同时我介绍:“许多科学家在做科学实验时,并非吵吵闹闹,而是保持冷静,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科学家的‘范儿’”。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有个同学“犯规”去接触磁铁,其他成员就提醒他——你是观察员!当然,在收拾实验材料的环节,我又欣喜地看到小组成员协助组长完成,13个小组都在井然有序地实施实验,偶尔也能听到“轻点轻点”的提醒。看来一些正确的学习策略,在这节课中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二、对课程内容的再创造

具体应用到本节课,主要体现:


(一)课前。 我给学生欣赏一段视频:儿童乐园的模仿钓鱼场,上课铃声在一阵阵“把鱼饵贴近鱼嘴”声中敲响了。接着我上演了一段魔术:超人背靠墙壁运动,以此代替课本的擦窗器为导入点。这两个活动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课中。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磁铁能吸起什么、磁性强弱探究和两块磁铁的探究。每个活动教材仅提供1~ 2幅图,1~ 2个问题作为学习框架。教师如果只拘泥于教材,显然是不行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成为本节课中我“重”备的部分,为配合实验,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袋材料。

1在活动一“磁铁能吸起什么”中,我紧扣教材,为学生准备了①号袋实验材料——挑选12种具有代表性的物体。为配合科学的探究方法,我还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1——磁铁能吸起什么

 

温馨提示:磁铁不能敲击或强烈振动,会导致磁性减少。

引导学生对①号袋中的12种物体进行猜测归类: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起,哪些不能?并把猜测结果填写在表格1中;再讨论实验方法——用磁铁的一端去接触,接着通过实验去检验刚才的猜测,填写实验结果。最后组织小组讨论:观察能被磁铁吸起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从而归纳出“磁性”。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次感受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

 2在活动二“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中,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开展实验,根据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案,为他们提供了②号袋实验材料——一盒回形针和一块磁铁,并设计如下表格,引导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去探究。


学生实验记录表2——磁性强弱探究(小组)

当活动结束后,我告诉孩子们:许多科学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成立的。每个小组的结果只是探究磁性强弱的一个结果,这还不能说明什么。为使实验结果更科学,我在课堂上借助Excel表格,把全班的实验数据汇总呈现,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科学课堂服务。

表3——磁性强弱探究(全班)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全班的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两端”,还领略了什么是“科学探究精神”。在这两个活动中,他们对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建立相应的探究模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活动三“两块磁铁的探究”中,我提供③号袋实验材料——条形、蹄形等形状的磁铁,鼓励孩子们运用前面两个活动的探究模式——讨论方案、动手操作的小组自行研究方式,并完成表格4,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实验记录表4——两块磁铁的探究

由于前面两次实验的铺垫,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已能运用“猜测——实验——小组结论——全班结论”的模式进行研究,我在一旁欣赏他们有条不紊的身影。

(三)看书质疑。课末我让孩子们自行阅读书本,并提出“你还有什么疑问”,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有学生提到“磁铁吸起的回形针时,回形针为什么会一根黏着一根,就像猴子捞月?”这是一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我建议大家给他送上表扬的掌声,但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再抛给全班同学,由他们来说说看,结合孩子们的理解我进行引导。

最后请孩子们帮我“排忧解难”:大头针掉到地上找不到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快速找到? 从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亲身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践课标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磁铁能吸起什么、磁性强弱的探究、两块磁铁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分析   得出结论,亲身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三个活动的开展呈现“由扶到放”,活动一是教师手把手教给探究问题的步骤,活动二逐渐放手于学生,活动三则完全让学生自行研究。由于问题是他们自己猜测的,探究的方案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结论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三、达成课程目标:“注重学生实验的良好习惯养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良好习惯,包括:倾听、交流、合作、分享。”因为是到其它学校上课比赛,对学生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该班班主任建议我少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个班的孩子不聪明。如何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养成一些良好的实验习惯,特别是积极的氛围呢?实际的教学经验提醒自己: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得花点心思。因此,在课前,我充分肯定了初次见面留下的特殊印象:当别人在发言时,你们会用耳朵倾听、用眼神交流;小组安排任务时,你们懂得分工与合作,(其实我是用放大镜去看待他们的优点)。还创设了我自己的学生捎礼物给你们(其实是上课的教具——超人),他们希望老师今天能带回你们“积极上课”这份礼物。当我说完这席话后,台下的52双眼睛炯炯有神,我顿时感觉到他们的力量。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并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承认。在动手实验中,我毫不吝啬表扬,或用我的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真诚的掌声……。这样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获得成功与自信。

在谈收获时,孩子们大多只谈到知识的收获,我便抓住一些细节,让他们也谈方法上的、精神上的体会。有个孩子这样说:“在第一个实验汇报时,老师表扬我用‘我们组得到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我懂得了集体的力量。”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团队”意识,当有孩子提到时,我觉得机会来了,马上伸出大拇指,表示我很喜欢“我们组”这个词。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举动竟然带动了其他小组的发言,心中的困惑也迎刃而解。

四、体现科学课特色——科学性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性应该是科学素养的本源,所以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把握好这一特性,本堂课我努力去体现这一特性。

(一)目标确定的科学性。一般的科学课教学设计中目标的体现呈现在三个方面:科学知识、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把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科学知识的传授中,学生在掌握“磁性”、“磁极”和“磁铁间的规律”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规律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和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得到发展。

(二)老师指导的科学性。正确、合理地让学生操作实验,就需要老师科学性地去指导。如在探究“磁铁中哪个部分磁性最强”时,有一个小组由于操作不恰当,出现磁铁中间吸起的回形针的数量多于两极的,我告诉他们什么是“吸引”,并用磁铁进行演示,这体现了指导方法的科学性。

(三)知识表述的科学性。在探究“磁铁能吸起什么”中,当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后,我请有不同意见的小组进行补充,有孩子是这样说的“还有订书针”,我当场为这孩子的智慧竖起大拇指,但却忽略了其表达的完整性,虽然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但若能适时“训练学生用科学语言、科学术语、科学结构进行陈述”,更能让孩子们体验科学课的科学性,对他们养成“科学精神”起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面只是探究《有趣的磁现象》其中的一种模式,也是对科学实验课有效开展的一次尝试。实验活动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如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行动真正投入到对有趣现象进行的调查和研究中,那么一个真正的、令人激动的实验活动就发生了。

 

 

参考文献

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沈和俊.进行科学探究的课堂是什么样子. http://www.pep.com.cn/xxkx/xxkxjs/xxkxwyh/lunwen/201009/t20100917_904999.htm

吴方. 也谈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http://www.fyjy.net/notice.php?id=1926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外合作探究法,对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搭建科学探究平台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