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章洁   东城区第六小学

【摘要】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资源  特性  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其一,是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其二,是课程必须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便愈显突出,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们对学校、家乡的资源利用得当,会易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学校、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可见,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在阐述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时便多次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共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其实“课程资源”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软件等。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特点,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开发与利用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新课程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具有以下特性:(1)生活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且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2)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问题。(3)开放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应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在课内或课外,探究场所可以是学校、家庭或社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入学校,步入课堂。它的许多优点在很多学科早已得到了充分体现,诸如,模拟性强、可操作性强、能提供海量的网络资源、具有先进的智能性等等。这些优越性,也为科学学科搭建了宽广的教学平台,每一位优秀的现代教育者,都不会轻易放弃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所以,在《科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将常规媒体与电教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利用,以达到优化科学课堂的目的。

1.现有资源的有效使用。

新教材的每一册科学教师用书都配了一张光碟,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以科学三年级上册为例,这一册的光碟里有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蝗虫的身体构造及活动,天气单元中的各种各样的云和各种各样的天气,古代的纸和书,古代的造纸过程,现代的造纸过程等等。在教学完《米饭的观察》一课时,可让学生观看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看水稻的生长过程及大米的生产过程后,明白大米的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教学《我来造一张纸》时,让学生观看古代的造纸过程,现代的造纸过程,既可让学生了解造纸技术,扩大他们的视野,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巨大作用,同时又可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其它各册都可根据具体内容有选择性的使用。

2.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变静为动。

科学教学中的有些内容是无法让学生观察到的。如:种子发芽的过程、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虽然学生亲自种植了,但实际上他们观察到的仍是一个静态的、不连续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本人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利用网上下载的资料制成录象和视频教材,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种子发芽生长、花蕾绽放的过程及情景。在教学《形形色色的动物》、《形形色色的植物》时,本人也采用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教材上所谓的形形色色数量的确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动物我们的学生很难见到。在教学《运动和力》时,我将滑动摩擦实验通过特写镜头摄制下来,把接触面的高低凹凸不平呈现在学生面前,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接触面摩擦过程就看得一清二楚,从而达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再如:像《日食和月食》制成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科学教材上有很多这样需要开发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需要老师的文化素质,更需要老师的牺牲精神。

3.科学学习网站的开发、利用

专题学习网站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资源。将科学教学中一些不便于直接观察与研究的内容,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内容等,分成一个一个专题,并以网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习或作为教学媒体与资源用于课堂进行教学,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拓展科学教学资源的又一新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我们知道的太阳》、《爱护珍惜动物和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等内容时,我们可以将事先在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知识天地、学习方法导引、问题探究、学习效果评价、互动交流等类似模块制作成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等多种意识,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学生和教师资源。

多种多样的资源为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进行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时间、场地、物质和设备等资源为条件性资源;作用于科学课程,并且能够成为科学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科学教师、学科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以及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等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保证,就谈不上科学课程实施的问题。与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其中,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学生和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1.努力开发与利用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科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科学课程实施的程度。

小学科学课程单从知识体系上讲,包括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标准领域,并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涉猎的知识面相当宽广;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手段及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任务,加大了教师的创造空间。在知识结构上,要求教师要审视和了解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在教学手段上,要能利用包括网络系统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功能上,要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等等。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所以实施小学科学课程,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对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科学教师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特别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并不理想,专职教师有限,兼职教师居多,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很难胜任科学教师的角色。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是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首要任务。

2.努力开发与利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建构理论认为:知识是靠建构而不是传递的。教学并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帮助学习者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中去建构自己。因为知识建构是从活动中产生,所以知识是嵌入于活动中,我们无法将知识从经验中予以分开,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而把学生的经验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统整起来。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他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集中注意,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可见,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学习的源动力,是发挥潜质的诱因,是创造的先导。要想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且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点——内生性,即可以使各种课程资源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所以要充分研究和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已有的经验、心理认知结构和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最大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课程和新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树立新的课程思想和观念,加强课程建设,在实施小学科学课程之际,加强对于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非常有意义的。科学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随手可得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寻求到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更多、更好的途径,同时也一定能更充分的利用好各种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罗星凯等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对策》[美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刘克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21卷第6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是“做”出来的 ——三年级科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下一篇:搭建科学回归生活的桥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