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从兼职走向专业,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能力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课堂质量不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明显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多数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的,专业水平较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状况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从兼职走向专业,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师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转变观念  科学兴趣   任务驱动   科学探究

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然而现实的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堂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大部分科学教师都是兼职的,学科意识不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从兼职走向专业,实施有效的教学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反思自己担任科学科教学多年,可谓是一曲泣血的长歌。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主要担任数学科教学工作,并在近二十年来一直担任六年级数学科的教学,也一直兼任科学科的教学,从过去的小学自然课到现在的科学课。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科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认为科学科是“次”科、“副”科,其地位低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主科。存在对科学课挤课、占课的现象。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研究相对薄弱,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

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合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科学课程在德国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地理、社会、经济学、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学科的内容很广泛,它和语文、数学并列为三门核心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是德国小学赋有特色的一门课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加强科学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了解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状况

(一)我校曾对3—6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进行调查,结果是:

1.            大多数学生(约占66%)的都对科学课程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很少。

2.            大多数学生(约占65%)对科普读物非常感兴趣,并且十分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收藏的科普书籍拿出来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钱阅读更多的科普知识。而不喜欢这类书籍的学生较少。

3.            大多数学生(约占61%)喜欢科学课程的持续时间有两年以上,不喜欢或持续的时间较短的较少。

(二)学生与生俱来有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反映,她讲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学生表现的情况。课文讲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学生显得很感兴趣,主动积极提出问题和参与问题的讨论。还会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如两球要同时着地,必需在同时、在同一高度下落,还要是同一种物质。还有学生提出下落时被风一吹会怎样呢等问题。

本人在管理学生中午在校午睡时经常发现,近50人的寝室里睡前有近40位同学看科普知识类的书,并不时进行交流、讨论。

 这足以说明小学生对科学及科学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课外科普读物,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喜欢的时间比较持久。

三、根据教材的主要特点,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时要注下面三点:

1.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性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应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样的问题存在疑惑,想去探究。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选择探究的内容。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地选择参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因而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及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

2.            利用好“引导页”和“驱动页”。教材的每一单元均设置“引导页”。在“引导页”中,以一首隐含问题的小诗和一幅美丽的图画突出该单元的主题,导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增强学习动力。在教材每一课的起始页,均设置成“驱动页”,从学生生活中的有趣情景出发,通过学生简明的对话,引出该课题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任务时力图做到真实或接近真实。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平,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我们强调“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4.            提出的“任务”具有层次性。以一个总任务为中心,可分解成数个微型任务。而这数个微型任务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实施时注意它们内部的逻辑关系,因此任务设计时要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根据任务内部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

四、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约占64%)喜欢老师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喜欢老师“以自学或老师完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学生较少。当好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其核心的问题是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做好下面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这环节老师要引入新的问题,提出本次完成要探究的总问题。

(二)问题研究,开展头脑风暴

激发组员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迅速转动大脑搜求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称为头脑风暴,其意义在于能激发组员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更有创造力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习的驱动力会大大增加。

这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要探究的问题,启发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学习的实施方法,明确分工。各小组介绍自己完成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各组可以取长补短。

(三)小组合作,实施探究

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动手欲望很高,但由于年龄问题,他们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广阔性、创造性和敏捷性等都不够强。因此合作探究实验就能让这些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提高,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这环节教师要帮助、启发、协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组内任务分配,各自完成自己的探究学习任务;组内交流,汇聚成果;准备交流材料。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四)交流评价,共享成果

任务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进步,由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自己和他人对学习中的进步与探究成果进行不断地反思与评价,通过任务完成后的反思活动,巩固和抽象已经学到的东西,不仅是概念知识,更主要的是获得终身学习所需的重要的元认知技能。

这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呈现解说。组织学生对本次探究学习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完成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使命。只要坚守信念,小学科学教育一样能精彩。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刘颂豪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涂桂庆《小学科学课程教与学的实践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德华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学福 《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瑞奇 著,黄蓓蓓,孟涛 译 《头脑风暴》 金城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弄拙成巧,努力把小学科学课堂还给学生    下一篇:建构 ● 解构 ● 重构——小学科学单元活动整体设计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