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让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键词:合作、交流、倾听、分享
摘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可见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这些新理念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落实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加强合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等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的意识。
正文: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共同分享,是当今课改所倡导的一个亮点,英国著名的戏剧作家萧伯纳曾经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一新理念得到了我们新课程实践者的认同,于是乎在我们学校的每一门学科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原本比较安静的课堂似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尤为突出。
  目前,究竟这种学习方式的质量如何呢?前不久,三年级科学课堂中的一幕不禁使我产生了深思:
  这是三年级学生在上《溶解》一课,在做比较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的实验时,当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杯不要搅拌”,宣布小组合作来做好这个对比实验,教师话音刚落,各小组就马上忙开了。只见其中的一组立即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个男同学同时拿起两个杯子,都说“我这杯进行搅拌”、“我这杯进行搅拌”,并各执玻璃棒的一端,谁也不让谁,两个女同学在旁袖手旁观,在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不小心烧杯掉在地上摔破了……诸如此类的不和谐的一幕时常发生在我们的科学课上,特别是刚刚上科学课的三年级孩子,更是不容易调控自己。为了了解孩子们合作、交流的现状,前不久我在我校的三年级110名学生中展开了一次无记名调查,情况如下:
倾听习惯 我喜欢发表意见,也能听别人的发言 46人
我喜欢发表意见,但不想听别人的发言 4人
我很少发表意见,但喜欢听别人的发言 59人
我想听别人的发言,但会经常插嘴 8人
我不喜欢发表意见,别人发言时也不听 2人
合作交流 我和我们小组成员大多合作地很好 55人
我和我们小组成员有时合作地很好 31人
我们小组经常为分工吵架 15人
在讨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 59人
在讨论时,我经常有发言 24人
在讨论时,我经常没有发言 18人
  分析此次调查的结果,三年级的孩子合作、交流、倾听、分享的意识与习惯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交流意识,形成良好合作交流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景,加强合作
  在课堂中,我们教师经常创设使学生必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上《我的大树》时,找一棵树干很粗的大树来让学生来测量它的树干;上《观察大米》时,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数出25克大米有多少粒;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激励学生比比哪一组合作的最好,并给予精神鼓励;在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举行学生喜爱的“科学答辩会”等等。学生经常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他们的合作交流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当今鼓励孩子“个性张扬”的新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孩子的个性是越来越强了,但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一些孩子只顾自己的喜好、不顾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时有出现。因而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运用一些实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如向学生讲解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都是群体智慧的产物,如诺贝尔获奖者中有2/3科学家都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只有自己首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认真倾听了别人的发言,才有资格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交流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评议的权利与义务等等。诸如此类的合作交流的道理、原则,教师要时时向学生阐明,才可能使学生达成共识,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保证合作交流的有序进行。
三、 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科学课上的许多探究活动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争取到较多的实践机会,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较少有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能力好的就会越来越强,能力差的就会越来越弱,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小懒人”与一些盛气凌人的“小霸王”。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可能也是比较和谐的,但实质上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进行分工合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上实验课时,我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小组,设组长位置(全面负责本组的协调工作)、材料员位置(负责材料的管理)、记录员位置(及时记录活动结果)、汇报员位置(向同学汇报本组的活动发现、实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轮换,做到定位不定人。这样明确分工,各司其责,促进了小组合作的和谐,关注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发展研究的能力并且从他人的反应中得到成功的认可或者失败后如何改进的启示;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我们科学教师有责任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幸运的孩子、能干的孩子和成功的孩子。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奏响“合作交流”的和弦!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科学课》 湖北教育报刊社 2003年第1期、第3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来——《水的蒸发》一课对比实验设计的指导    下一篇: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