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知识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客体而发展认识和智力。因此教师应是儿童的引路人,善于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儿童自觉自愿的主体活动。”教育家凯洛夫指出:“没有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掌握知识的。”因为“教学不仅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已。儿童并不是容器,而知识也不是向这个容器里灌入的液体。”至此,全世界掀起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高潮,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怎样去做呢?下面我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精心设置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教师在钻研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儿童心理的特点去精心设置材料,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运用材料充分探究,自行获取科学的结论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里面是什么?”,为指导七八岁的孩子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这一概念教师事前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新的塑料袋,一些橡皮圈和一件为孩子们喜欢的能吹的玩具,如小哨子、纸喇叭、像蝴蝶的舌头那样卷着一吹就会伸直放开的纸龙等材料,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从而愿意自主的去探究,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

  科学课要以实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材料的准备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从目前学校普遍的情况,还没有条件准备每一节课的材料,但是对于科学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可以发动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比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发声的物体如直尺,橡皮筋,文具盒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多的从身边的事物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主体能动性。

  比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是一句经过了抽象和概括出来的话,学生并不都这么认为,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为此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发声物体的变化,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③再次观察发声物体与振动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三、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把握好“扶”和“放”的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主体能动性。

  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一课,学生对声音的产生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因此,我们在进行第一、二个观察活动后就要对这些相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他们的共同点,即振动,然后再围绕“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展开第三活动。这三个活动中,其中第二个活动是应重点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推进,即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观察“尺子、橡皮筋发声”的特点,作好记录,这是扶的探究过程,接下来再放开,让学生把习得的这一种研究方法迁移到对其它发声物体的观察之中,体现探究的层次性。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实现的活动的价值。

  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难,创设自由探究的情景,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设计疑难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便于突出重点,克服难点。疑难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有明确的内容,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诱发他们去拨弄所设置的材料。比如,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课,演示水的浮力实验,实验前提问学生什么叫浮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叫浮力,而对于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则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他让一名学生用弹簧秤称一块铅块,让其他学生读出重量,并记录;然后换一个学生再用弹簧秤提着铅块部分和全部浸入水中,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读数并记录。学生看着三个截然不同的数据一片惊呼,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又1、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三个数据讨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2、换两个学生分别用酒精和煤油做对比实验。结果非常理想,95%以上的学生能理解浮力的实质,90%以上的学生能够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的正确结论。反过来看整个教学过程,疑问是学生提出的,实验是学生做的,结论也是学生得出的,而老师仅仅起了个穿针引线和维持秩序的作用。由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学生的参与意识非常强,认知兴趣非常浓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只提出问题和提供适当的实验器材,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实验这个中心,创造条件,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通过动手、动脑、用眼,参与教学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有些实验,老师只提出问题和提供适当的实验器材,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比如《根与茎的奥秘》一课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需要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这是需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例实验。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老师要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学习。用集体的智慧来完成实验。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开展比赛,看那一组实验完成得最快、最好、最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实验好的组,老师要及时表扬。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的好品质,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知识、增长能力,还可以增强集体观念。发挥集体智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大大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

  总之,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运用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无意识学习的轻松环境,学生不会觉得累,在实验中,在游戏,比赛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绝妙境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无疑也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探究学习指导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也谈小学科学教学思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