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谈谈学前数学教育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目前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以青年为主体,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快,但在用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数学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是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径。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孩子"玩"数学而非“学”数学,才能为他以后的正规训练打下基础。

1.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相对来说比其他的活动枯燥一些,而且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只是引导者,幼儿是主导者。要以幼儿为主体。我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当然更多操作材料是幼儿自己收集。让幼儿在操作中去探索、去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5的组成时,在课前准备一些幼儿动手的材料,操作中,找出5的组成,老师加以总结。让幼儿自己找出5的组成,这样幼儿更有兴趣而且很快就掌握。再比如:在学习排序的时候,也是让幼儿在操作中去探索有那几种排序方法。我觉得让幼儿自己探索比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好很多,这也符合《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

幼儿园的活动要求以“游戏”为主,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或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教育,教育内容过于复杂,让他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从而对幼儿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让好事变成坏事。要寓教于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游戏化,让孩子易于接受,把教育贯穿到儿童生活中,和生活起居、游戏玩具融为一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在孩子对数字有所感觉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公式、表格。让孩子自己学会主动地去做,比如:在吃点心时,先数给幼儿看,一共有几块,边吃边数,少了几块,这样的训练,幼儿觉得是在做游戏,渐渐学会简单的加减方法。但是这种用实物进行的数学教育,不能强化,不能复杂,点到为止,以防止孩子进入小学后养成用实物的习惯。再如:在学习2的减法时,开始就玩游戏,请两个幼儿站到前面来,在幼儿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一个幼儿藏起来,让幼儿探索两个幼儿藏起来一个后还剩几个,这样幼儿就很快掌握了2 的减法;在学习2的组成时,让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幼儿不但玩得开心也掌握了知识,这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想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并不觉得数学活动的枯燥,而是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

3.教师在演示中不要过于“死板”

演示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很重要。如何让幼儿在老师的演示中感兴趣地学习,我想首先老师的演示活动不要太“死板”。有的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直接出示教具,这是几个呀,又来了几个呀,一共几个呀?这样幼儿并不感兴趣。我在演示的活动时,我总是带一些小故事,比如:在出示小动物时,我总会编一些小故事,这天天气很好啊,小狗狗邀另外一只小狗出去玩,一共有几只小狗等等。在小故事中各幼儿讲解,幼儿会非常感兴趣。而当幼儿熟练掌握后,可以让幼儿充小老师,让他来演示,幼儿会更感兴趣。教师在演示时语言和动作再带一点幽默、童趣化,演示的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4的加法时,出示小鸭子,我会学小鸭子的叫声或者走路姿势出示小鸭子,让幼儿在笑声中掌握4的加法。老师一定要注意演示的方法,这样才不会使演示过程过于“死板”。

4.避免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自幼儿园教育纲要)。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完成以上目标,还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摘自新浪网幼教论文)。比如,在刚刚毕业时一些数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在学习5的组成,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知道5的组成有那几种;而现在制定数学活动目标时,至少都是两条以上。如:6的加法,制定的目标是:1,让幼儿掌握6的加法。2,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5.不要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摘自幼儿数学教育)。教师应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不要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不能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8的加减时,有时候我直接出示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3+ 5=7、5+3=7、7-3=5、7-5=3。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刚参加工作时我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时候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 。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我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 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6.注意教师的语言。 
   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 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 ,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语言表达方面。如,在教幼儿学习8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我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 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我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 ”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我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语言表达。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幼儿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 ,弥补缺陷,转变幼儿的状况,让每一个幼儿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学前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幼儿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使每个幼儿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充分展示《幼儿园新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内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幼儿的潜能及其开发    下一篇:浅谈幼儿教师的立美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