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回归童年: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向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儿童是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其生活、游戏和学习水乳交融,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人类童年的这种本质特性为幼儿园教学改革提供了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当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症结在于背离童年。为了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必须使幼儿园教学回归童年。为此,教育者应该以童年的本质特性为依据,重新厘定幼儿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策略,对幼儿园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关键词] 童年;儿童世界;幼儿园教学;改革路向       聚焦近年来的幼儿教育,可以发现,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幼儿园教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当前广大教师尚普遍习惯于自己先搭建好“教”的平台,再求儿童来“学习”。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而且易于割裂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本来应有的密切关系,从而影响儿童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缺失了童年文化,广大教师未能正确认识童年的本质特性,也就不可能以其为依据实施幼儿园教学。为了进一步推动幼儿园教学改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童年,将其作为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深入剖析当前幼儿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指明改革路向。      一、童年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    (一)童年为幼儿园教学改革提供逻辑起点     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学改革应该符合教师工作的规律,符合幼儿园保育、教育及管理的规律,但最根本的,是要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这意味着进行幼儿园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对儿童的研究。惟有研究儿童,我们才能深入认识其发展规律,并以此检视当前的幼儿园教学问题和思考改革路向。     基于对儿童的认识建构儿童教育主张,这实际上遵循了潜隐在近现代儿童教育史中的“儿童-教育”逻辑。西方的卢梭、福禄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他们的儿童教育主张,恰恰是立足于对童年的认识基础之上的。综观西方教育家的儿童研究,往往涵盖了儿童的生活、游戏、学习、本能、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这种对儿童的总体研究,实质就是童年研究。我国当代的教育学者们,也正在运用哲学、人类学、生物进化论、发展心理学、文学等有关学科成果来体认童年的本质,并试图把幼儿教育理念建立在对童年本质的认识基础上。总之,遵循“儿童-教育”逻辑,研究幼儿园教学时,首先应该研究童年。    (二)童年为幼儿园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生物进化导致人类的新生个体几乎整体性不成熟,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必需双亲等人给予长期的保护和教育,才能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人类个体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即“童年”。 但在人类学意义上,童年不仅意味着一个年龄阶段,它实质上是一个不同于成人社会的儿童世界。     近年来,随着研究趋向深入,人们对儿童世界的本质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广泛地考察各类人物的童年传记,可以发现,童年在古今中外都具有出令人惊讶的一致性。这表现为,任何人的童年都与生活、游戏及学习相关。可以说,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儿童世界的基本范畴。     从生活、游戏、学习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人们发现,儿童生而就是生活着的生活者、游戏着的游戏者、学习着的学习者。首先,就生活来看,儿童每天从事的日常琐事——吃喝拉撒、走亲访友、逛超市、逛公园等,似乎就是无所事事的“游戏”,但正是通过这些生活活动,儿童掌握了语言,学会了交往,练习了生存技能,实现了各方面的发展。杜威对此曾指出,儿童生而具有生长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 其次,就游戏来看,儿童喜欢做游戏,也能用任何东西做游戏,还能随时随地发明新游戏,由此愉悦身心,获得经验,不断成长。经过对儿童游戏的持久观察,霍尔特指出,儿童不仅在游戏中获得欢乐,而且通过触摸、摆弄、实验及模仿等行为,积累了个人经验,建构起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模式。 再次,就学习来看,儿童生而具有学习的能力,并有一种自然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在成人还没有意识开始“教”的时候早已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开始进行自发性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霍尔特以及美国的学习委员会都先后指出了这个事实。      进一步深入考察,人们发现,儿童独特的生活方式、游戏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他们的生活、游戏和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交叠。首先,就生活和游戏来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通常都是游戏;儿童自发从事的游戏,也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儿童生活而言,游戏是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儿童游戏来说,它最初就是儿童自然的生活,随着儿童的发展,游戏才开始脱离儿童生活,并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形式和内容。赫伊津哈指出,同样作为游戏者,游戏对于成人和儿童却具有不同的意义,成人的生活与游戏截然分开,儿童的游戏与生活却密切交织。[11] 其次,就学习和生活来看,儿童最初的自发性学习发端于日常生活,其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相互融合;童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场景、素材、刺激和挑战,促使学习不断发生。霍尔特对儿童早期学习所做的观察描述,就揭示了儿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语音、词汇、歌曲、概念、玩具、书写方法、字符、拼读方法的详尽过程,使人们看到了学习与生活的交融关系。[12] 再次,就游戏与学习来看,儿童自发从事的游戏活动,往往就是儿童的学习活动;儿童自发从事的学习活动,常常也以游戏为表现形式。苏霍睦林斯基就曾指出,儿童的学习与密不可分,儿童最初的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想象力发展、美感的发展都是在游戏过程实现的。[13] 综上所述,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     总之,在童年期,尤其是学前阶段,儿童世界是由生活、游戏和学习多维交叠而成的一个特殊世界。人类童年的这种本质特性,为幼儿园教学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背离童年是当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症结    (一)割裂式教学:当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型式     教学是幼儿园中最基本的教育途径。通过教学,教师对儿童的学习加以组织,促进他们的经验获得和能力增长。然而,组织不当的教学亦可能影响儿童的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就当前情况来看,广大教师普遍习惯于自己先搭建出“教”的平台,再要求儿童来“学习”;而且,在搭建“教”的平台时,往往脱离儿童生活和儿童游戏,甚至忽视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相互割裂。这种以割裂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和儿童学习之间原生性联系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教学,可称之为“割裂式教学”。 通观幼儿教育的现实,由于广大教师对童年本质没有正确认识,也就不可能以童年为依据来实施教学,导致割裂式教学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型式。

     

    (二)割裂式教学背离童年的主要表现      1.割裂式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的误区      通过分析大量的幼儿园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割裂式教学在指导思想上有以下误区:     其一,在教学目标上侧重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儿童入园伊始,广大教师做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授予儿童一定的读、写、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儿童“学习”的做法,事实上忽视了儿童生而具有的学习能力,也没有顾及到儿童自身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既是教育传统使然,又与当前的社会背景有关。无论中西方,教师都有教儿童学习的惯习,但给予儿童却往往是一些十分笨拙、不适合儿童、连成人自身都很少用的方法。[14]再者,在我国当前的考试文化中,学习能力同时意味着考试竞争力和生存砝码,教师等成人因此格外重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二,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向儿童传授某些知识和技能。无论一般教学活动, 还是各种类型的兴趣班,教师引导儿童掌握的往往是某些知识和技能。由于脱离儿童的经验基础,儿童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在学习这些经过教师选择和加工的知识技能时,儿童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其学习已经不再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随机进行的独立的、自然发生的认识过程,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认识过程。[15]这种远离儿童生活和儿童游戏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不仅磨灭儿童的学习勇气,也使其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其三,在教学组织上倾向忠实于教案。教学既需要预成,又需要生成,但割裂式教学主要依托事先设计的教案进行,其实施恰如在上演一出教案剧。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儿童牢牢受制于教案这个脚本,像棋子一样任教师调遣和指挥,他们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很少受到关注。在预定的时间内传授预定的内容,这种目标模式的传统同样也支配着割裂式教学。于是,割裂式教学的越来越接近于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却越来越背离儿童经验获得的自然方式。     其四,在师幼关系上倾向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构成了双边性的教学活动,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在割裂式教学中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关系,儿童的“学”依附于教师的“教”。为此,教师经常要采用表扬、批评、暗示、威胁、引诱等手段,促使儿童跟随“教”的步调,并以“教”为中心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中心和主角,至于儿童,通常只是观众、听众或配角。[16]割裂式教学常常沦为一出皮影戏,作为皮影的儿童貌似在活动,但引起活动的线却是牢牢控制在作为真正的演出者的教师手中。一旦离开了那些牵线,作为皮影或木偶的儿童就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儿童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往往不复存在。      2、割裂式教学在组织策略上的误区     与上述指导思想方面的误区相应,割裂式教学在组织策略上也存在误区。     其一,过于倚重教师来搭建教学平台。教学,作为儿童学习的平台,本应由教师和儿童共同搭建,然后由教师借此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然而,在割裂式教学中,搭建者往往是教师,儿童常常没有机会参与搭建过程,只能作为教学这个平台的使用者,结果必然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就动机看,儿童的学习往往在于满足其好奇心和当下需要,但教师常常着眼于儿童的未来需要,只引导幼儿学习社会文化认可的行为和经验,致使学习成为一种儿童必须完成的外在任务,儿童学习的动力大为削减。就学习状态看,儿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然使其学习进入“我必须”“我要学”的状态,但当学习受制于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儿童进入的只能是一种“你必须”“你要学”的状态,其学习的基本方向和控制点发生了转移。[17]就学习结果看,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使其经验不断得到改组和改造,但割裂式教学常常没有创造知识的倾向,儿童只能被动接受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发现的惊喜,对结果的怀疑,这些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刺激消失了,儿童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消失了。     其二,严重脱离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来实施教学。在割裂式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到了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却忽视了教学与儿童生活、儿童游戏本来应有的密切联系。儿童本来通过日常生活,好奇的张望、触摸周围的世界,获得经验并不断成长,但囿于理性逻辑体系中的割裂式教学,往往与儿童的当下生活无涉,致使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相互隔离。儿童的学习本来与游戏相互交融,但在割裂式教学中,作为儿童主要学习媒介的游戏被严重弱化。尽管许多教学活动保留了游戏形式,但游戏体验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荡然无存。即便看重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割裂式教学依然错误处理了它们。从口语文化逐步过渡到书面文化,儿童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往往受到学科化的挑战,教师并不指引他们关注整个世界,而只是让他们感受、学习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学习内容被人为地划分为学科或领域,有机联系的世界就被划分成壁垒森严的各个范畴,复杂的学习过程也被割裂为许多互不相关的片段,儿童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统一、真实和生动活泼的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当前幼儿园教学主要型式,由于在指导思想和组织策略方面存在误区,割裂式教学尚没有充分尊重儿童作为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没有顾及儿童世界中生活、游戏和学习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生态性联系,从而严重割裂了教学与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儿童学习本来应有的密切关系。总之,背离童年是当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症结。     三、回归童年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向   (一)交融式教学:幼儿园教学回归童年的可能途径为了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幼儿园教学必然要回归童年。为此,我们有必要以童年的本质特性为依据,对割裂式教学加以改革。与割裂式教学相对的,应该是一种“交融式教学”。这种教学能够与儿童生活、儿童游戏、儿童学习相交融,能够使儿童参与教学平台的搭建,且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学习,健康成长。

       

    (二)交融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1、在教学目标上以促进儿童的成长为根本。交融式教学不仅仅着眼于儿童的学习,而且立足于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交融式教学同样重视儿童的学习,但不是由教师“教”儿童“学习”,而是认同儿童生而就有的学习能力,并采取措施保持和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交融式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满足儿童当下的需要,而非遥远的成人生活的需要。交融式教学强调,只要让儿童充分享受应有的童年生活,并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进行自然的学习,自然就为将来的成材做好了准备。      2、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儿童学习的全面性。社会竞争造成幼儿教育中存在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现象。但是,对于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而言,文字毕竟不是他们学习要凭借的主要工具,掌握高难度的技能、技巧也不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因此,交融式教学尤其要给儿童提供全面性的教学内容,全面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3、在教学组织上提倡根据儿童的学习进程安排教学计划。儿童的学习不需要像火车时刻表一样的进程安排,而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交融式教强调,教学进程不能固定的时间表来决定,而应该由儿童的学习进程来决定。为了避免一日生活的时间表切割儿童的学习,像“项目教学”所采用大时间段应该被提倡。如此一来,儿童的学习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且常常持续到生活和游戏过程之中。     4.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建构民主平等的协作关系。在交融式教学中,人际关系不再是单向的服从与依附,师幼之间、幼幼之间所形成的均是平等、民主、友爱关系。交融式教学强调,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搭建教学平台的平等地位,应该与儿童进行民主的协商和交流,应该用爱呵护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此一来,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由心灵撞击溢流的爱使学习得到润滑,由质疑、交流撞击而出的火花,也使学习的火焰越烧越旺。    (三)交融式教学的组织策略     1、教师与儿童共同搭建教学平台,真正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在割裂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得到了充分发挥,但多数时候儿童并未参与教学平台的搭建,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交融式教学应该保障儿童能够真正参与教学平台的搭建,并借助它来进行有效学习。首先、让儿童成为行动者。儿童不再静坐或旁观,也不再在教师指挥下盲目行动,而像他们在自发性游戏中无一刻安闲一样,带着自己的目的、问题和思路,真正在做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课题或项目。一旦儿童成为真正的行动者,大自然、大社会就是他们学习的教室,他们的视野将越过各种围墙,变得无限开阔。     其次,让儿童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信任儿童的学习能力,欣赏儿童自己的学习方法,给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机会,虽然指引他们,但不强迫他们一定掌握什么、掌握多少及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是让儿童依据个人的能力和兴趣从事学习,并获得对个人有益的经验。此时,“教”不是高高凌驾于“学”之上,而是辅助“学”,推动“学”。[18]再次,让儿童成为倡议者、提问者和建设者。要学什么,如何学习,不能完全由教师一方说了算,教师要给予儿童倡议权;结果如何,为何如此,也不能完全由教师来解释,教师应给予儿童提问权;现在学什么,明天学什么,同样不能完全由安排,教师要给予儿童建设权。      2、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相互交融,真正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首先、交融式教学与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密不可分。交融式教学不以文字符号作为儿童的主要学习媒介和对象,它采纳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目的既是为了提升儿童既有的生活经验,也是为了提高儿童更好地进行生活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儿童的生活和游戏,寻找到儿童学习的生发点,并以此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交融式教学尊重儿童当前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允许儿童追随他们自己的兴趣,允许他们在事物之间跳跃,把整个世界连结成一个不断拓展的大网。这样的教学,必然不是教案剧的上演,而是更接近无剧本的生活场景的运行。在这样的教学中,儿童收获的不是固定的、割裂的知识,而是让他们以往的经验得以再一次被建构。     其次,交融式教学与儿童的成长过程相互交融。交融式教学成为儿童迎接挑战的过程。在交融式教学中,教师不供给儿童任何外在于他们自身的学习任务,也不灌输现成的答案,儿童必须自己面对他们的问题,开动脑筋,寻找思路,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反复尝试。在这种学习中,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自信心,还有迎接未来挑战的勇气。交融式教学成为儿童展现自我的过程。在“参与-交融”式教学中,不采用外在的统一标准,而注重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表现,注重儿童的个人纵向进步。儿童可以采用语言的、美术的、音乐的、美工的、舞蹈的等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经验和成就。这种教学成为儿童的全面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杨宁.幼态持续、发展的原发性和早期教育.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杜威著. 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12][14]霍尔特著. 儿童怎样学习.张达明,王长纯,倪维素等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243,2,25[13]苏霍姆林斯基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11,114-115 布兰思福特等编著.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 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1]赫伊津哈著.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舒炜,吕滇雯,俞国强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8-15[15][16]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科学论坛,2004,(1)[17] 布约克沃尔德著. 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4

       

[18]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Gear to the Featur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The Inevitable Direction of Reformation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WANG Xihai  LI Hongying(The Institut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of Changsha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410100)Abstract:Children live in a real world and they melt their lives into playing game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a multi-dimensional network. These essential features of children as human being provide kindergarten teaching with logical starting points and realistic bases. However, the current kindergarten teaching deviates from the featur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during their childhood. Following the rules of kids’ development is indispensable to develop children’s learning and growth. Educators should readjust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carry out a deep reformation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essential featur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ldhood, children's world, kindergarten teaching, reformation direction 此文荣获征文一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陕西地域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