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随“文”诠释,润“字”无声——阅读教学中实现高效字词学习例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文”诠释,润“字”无声

  --阅读教学中实现高效字词学习例谈

  文章摘要:把识字与阅读巧妙结合起来,从语言文字中体验识字的高效,既重点突出,使低年段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又使识字与语言学习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直观性原则,突出汉字学习的直观性,能使生字的呈现更为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而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主要是通过溯源图教学,通过“分解--组合”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关键字:字词学习  阅读教学  高效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而对于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落实字词句的训练,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由此可见,识字教学贯穿着整个第一学段的识词学文中。而众所周知,汉字是因义构形的文字,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汉字一直坚持着表意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借助阅读教材巧妙渗透识字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交给学生识字学词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字理,引导学生获得识字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字词识记效率。

  一、字文结合--拨高效字词学习之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体系,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工具。而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实践必需的交际工具盒思维工具,是认知世界,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最重要工具。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领悟内涵,受到感染;通过对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各类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整合等,获得现代共鸣终身学习和生存发展的本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6~12岁,低年级学生就是最好的黄金时期。这时,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不是从识字而是从阅读开始,那些规范、优美的书面语材料才是他们获取书面语言的重要源泉。因此,笔者认为科学借助阅读教材,把识字与阅读巧妙结合进行学习,既突出第一学段重点,使低年段学生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又使低年段学生的识字与语言学习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一)上下融汇,识中明义

  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在识字教学字义的理解上,扮演更多的是唱重头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对字义的理解变得零碎和生硬。字义理解欠缺,导致识字教学低效,那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字义理解更深刻、更丰满呢?笔者认为,尽量做到“以生为本”,“以语言实践为本”。因此,巧妙借助阅读素材,围绕文本,联系上下文展开识字教学,能让学生识中明义。

  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中“麻烦”时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麻烦”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不好的事情。

  师:在这段话中,麻烦又是具体指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文,练说)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评一评,争取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生:麻烦是指燕子飞到了瑞士境内时,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冻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再加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濒临死亡。

  师:表达的意思很明白。能否用简洁的话来说呢?

  生:燕子又饥又寒又累,濒临死亡。

  师:一听便明白了麻烦的意思。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理解“麻烦”的?

  生: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生字的意思。

  生:最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种方法就叫做联系上下文解词识字。

  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麻烦”这两个生字的意思,学生开始只能通过字面意思理解“麻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发现燕子的“麻烦”不仅仅是发生不好的事情,而是濒临死亡。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自读、自悟的语言实践平台中理解字义,掌握生字。而教师又可以避开一问一答的机械理解,把重心放在识字方法的提炼、扶放的结合、结论的验证,让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在学生手中真真实实地演练了一回,在学生心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妙处。

  (二)识用结合,生长语言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字词的运用是发展低年段学生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关键的常用的字词不能够只停留在让学生认读、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字词运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生活体验、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识记中学习运用,在运用中明白字义,从而提高识记印象,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中,学生对生字“垂”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课前做了一个动画课件,蜘蛛扯着一根线垂下来。学生在初步理解字义的时候,教师马上用“垂”和“掉”做比较,出示四幅图,分别是垂耳朵的小兔、掉下来的苹果、掉下来的落叶以及垂下来的向日葵花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垂、掉”都是从上往下落,但是“垂下来”是一头连着没有断,而“掉”则没有。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还巧妙地学会了运用。

  又如第九届青年阅读大赛中,一位老师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的“蓬”字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蓬”字也是形声字,根据蓬的形旁“艹”猜一猜,“蓬”大概和什么有关?

  生:“蓬”可能跟草或其它植物有关。

  师:没错,(出示蓬草图)这就是蓬草,看起来松松散散的。看(出示小鸟羽毛蓬松图)小鸟经过一夜的睡觉,羽毛看起来很松散,就称为----蓬松(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什么是蓬松的?

  生:蓬松的头发

  师:(出示棉花、兔毛、草堆图)看看这些图,用“蓬松的(  )”说话。(生进行词语搭配练习。)

  师:你们再看看这个人,睡了一觉,没梳头、没整理,头发又蓬又乱,称为---蓬乱(生齐读该词)

  师出示练习:

  1、兔子使劲甩甩身子,雪白的毛发马上(      )起来。

  2、他连续几天没有梳洗,头发显得那么(      )。

  教学“蓬”字时,教师首先巧妙地由形旁联想字义;并结合图片初步理解“蓬松”的意思,接着运用“蓬松”进行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词语。最后,出示“蓬乱”与其进行对比运用,使学生在识记中理解,在运用中明义,在对比中掌握了新的识字方法。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做到以字带词、以字带句、以字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识字过程才能做到由浅入深、由此及彼。

  二、字境融汇--奏高效字词学习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低年段儿童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讲述或自己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映象。创设教学情境,遵循教学直观性原则,突出汉字学习的直观性,能使生字的呈现更为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一)回归生活,让字词在情境体验中鲜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字词教学,除了课堂、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一个“老师”,这就是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为主,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要想真正理解课文中的字词意思有一定困难。这正需要老师在教材中找准切入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饱”字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吃了很多食物,小肚子就变得圆鼓鼓的,我们就觉得--吃饱了。

  (生摸着小肚子读好“饱”字。)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毛豆,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挑出其中比较好的毛豆来,谁愿意上来?能告诉老师你怎样挑出来的?

  生:豆荚鼓鼓的,胖胖的。

  师:(手举饱满的豆荚)对,像这样胖胖的、鼓鼓的,就叫做“饱满”。

  师:你能用“饱满”一词说一句话吗?

  生:豆荚长得很饱满。

  生:花生长得很饱满。

  ……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实物,联系已有经验,对“饱满”这一抽象的词有了形象的理解,从而对“饱”的本义和引申义都有了准确的把握。如此识字教学就不再枯燥而有了生活气息,不再单一而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了。

  (二)动动四肢,让字词在实践操作中生动起来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表现更为突出。所以教学中应当顺应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给学生一方活动的舞台,以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积极参与生字学习中,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快乐,又学得扎实高效。

  如优秀教师许嫣娜老师执教《争论的故事》一文中的“剖”字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正音,让学生对“剖”进行组词,一学生组“剖开”,她马上请学生做做“剖开”的动作,学生举起右手作“剖开”状时,许老师说:“此时此刻,你的手已变成了刀。”让学生理解“剖”就是用刀割开东西,所以用立刀旁。通过动手演示,教师不需要对生字作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刻理解了“剖”的形旁。

  又如一位教师执教“裹”字的片断--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春笋娃娃。你们瞧。

  师:仔细看看春笋穿得是一件什么颜色的外衣?

  生:浅褐色。

  师:脱下外衣后,他又是什么样的?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剥一剥。

  (生上来剥,先用指尖剥出一个小口,然后再往下剥,有点费力。)

  师:你剥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生:不太好剥。

  (师又请以生上来剥)

  师:你剥的感觉怎样?

  生:这个叶子包得太紧了,不好剥。

  师:是呀,春笋的衣服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包得很紧,你知道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吗?

  生(齐):“裹”。

  教师满足了学生愿望,让学生亲自动手剥一剥,学生尝试了,而且获得了真实的感受:那就是剥起来不容易,一层一层的,紧紧地包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相信学生今后一定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裹”这个词语了。

  三、字理辅助--唱高效字词学习之歌

  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汉字的形体中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信息,寓于汉字字形中的意义信息,对汉字形体的构造具有可解释性。汉字本身除了具有形象可感性,还兼备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而字理识字遵循了汉字这些固有的构字规律,并凸显了汉字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教学,不光能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意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提高儿童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一)溯本求源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而汉字“因义构形”的结构特点以及由画到字的发展变化规律,与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恰恰不谋而合。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通过溯源图教学,通过“分解--组合”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文本的理解。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红领巾”真好》一文的“巢”字的片断--

  师:(出示“ ”)这是一个象形字,你猜是什么字?

  生齐答:巢。

  师:真棒!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下面的“木”表示树。中间像碗样的部分是巢。

  师:那上面部分是什么?

  生:是树枝。

  生:可能是小鸟的头。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巢”字是个象形字,画的就是鸟巢。(图文结合演示“巢”字的演变:    巢)

  师:和同桌说说,你怎么从楷体的“巢”字看出一幅画的。(生交流)

  师:鸟巢就是鸟儿们的窝,老祖先造的“巢”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树上有个鸟儿的家---巢,巢的上方露出三只伸长脖子的幼鸟。小鸟儿可能在做什么?

  生:小鸟在等妈妈捉虫给它们吃。

  生:它们可能在探头观赏周围的美景。

  师:小鸟是那么弱小,我们可不能伤害它。你想怎么帮助小鸟呢?

  生:如果有人要打鸟,我一定阻止他。

  师:你做得对,我们帮小鸟夸夸他。(众生:“‘红领巾’”真好!)

  生:我也要在木牌上写字提醒大家爱护小鸟。(众生:“‘红领巾’”真好!)

  生:我曾经看见一只喜鹊宝宝从巢里掉下来,我就把它送回巢里。(众生:“‘红领巾’”真好!)

  “巢”字是象形字,教学中图字结合,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不是干巴巴的笔画组成,而是流畅的线条挥画。“巢”字形象地将雏鸟在巢中盼母归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幼鸟的怜爱之情、争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豪情油然而升,很好地辨明了难记字,又生动地帮助理解了课文,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又如 “崭”字的教学片断:

  师:看这个“崭”字,它也是形声字。下面的“斩”是声旁,也念做zhǎn, “斩”上加了“山”成为“崭”,猜一猜,和山有什么关系?(生猜测)

  师:“崭”原先指山很高很高、很陡很陡。“崭”现在有“很”的意思。“崭新”就是……生:很新很新。

  师:你见过崭新的什么东西?

  生:崭新的书包、崭新的鞋、崭新的衣服……

  6、学习“牌” 字。

  师:“牌”字也是形声字,我们看左边的“片”﹝图字结合形象演示“片”字的来由:

  ( )→ ( )→片“﹞”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你们猜猜,带有片字旁的”牌“指的是什么?

  生:扁扁薄薄的木牌。

  师:是这样的。人们在牌子上写字做成各种牌。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门牌、车牌、扑克牌……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像,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像,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举一反三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造出独体字,形声、会意造出合体字。独体字大多是基本字,基本字是构成千千万万个汉字的”基本零件“。也就是说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的,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如果学生掌握了基本字的字形和本义的关系及其读音,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成千上万的汉字。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一文中的”晴“字时,教师可以抓住形旁”日“让学生理解字义,当学生弄清”青“字主要表音,教师就可利用”青“引伸出”请、清、情、睛“一组形声字,让学生知道由于它们的形旁不相同,所以它们的意思不一样,并会通过形旁了解字义后,在其他生字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并提高识字能力了。

  又如教学《”红领巾“真好》中的”栽“字,当”栽“字独立出现的时候,缺乏科学汉字知识的教师可能不好判断其到底应该如何拆分。但如果将其还原到字理,就会发现有一个系列的字:”栽、裁、载、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 “,这就是这组字的声符,读作”灾“,由此可见,”栽“的义符是”木“,意义跟种植有关。从而引伸出”裁“的义符是”衣“;”载“的义符是”车“;”哉“字是语气词,和口有关。

  科学的解析字义,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字,而且有助于语文总体学习效率的提高。相反,习惯了死记硬背,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第一学段的老师,我们应大胆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以字义的感悟为核心,融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努力寻求阅读教学中的识字落脚点,让识字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滋养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吕丽萍 . 如何提高低年级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 语文教学通讯 . [J] . 2011年10C

  [2]王亚琴  . 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落到实处  . 语文教学通讯  . [J] . 2013年3C

  [3]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编  .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巧用QQ空间,引领高效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