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精讲巧练 导学结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与传统的内容分析式课堂说再见后,语文阅读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成了我们共同探索的话题。只有把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自主的“学”相互结合,关注文本的写作特色、表达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实行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辅学,精讲实练,才能做到从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化,真正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词:精讲善导  巧练促学  导练结合
  与传统的内容分析式课堂说再见,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真正从“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迈出坚实的一步。语文阅读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两大难点。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笔者认为只有把阅读课堂中有效的“教”与学生自主的“学”,清晰的“导”和扎实的“练”相互结合,精讲实练,以学定教,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精讲善导,画龙点睛
  语文课需要给孩子什么,那老师上课讲什么;语文课堂孩子需要什么,那老师教学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阅读课教师要教学什么就清晰了,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阅读课应更多关注作者写作的手法,学生学习的方法。
  1.精讲--关注写作特色
  “写什么”是内容,“怎么写”是表达方法。语文阅读课教的重点之一便是了解文本的写作方法。文本是一个例子,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吸引孩子的可能是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振奋人心的场景;可能是一首首饱含深情的小诗,一篇篇跌宕起伏的小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我们要留给学生的,是了解内容的同时更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从布局谋篇,到一个标点的正确使用,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到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表达方法的习得,都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整理。人教四下《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品味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更重要是让学生发现,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写出景物的特点的。比喻、排比的运用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总分总的结构既展现了山、水各自的独特之处,又写出了山水交融的旖旎风光。这样,学生才不会停留在对风光的欣赏上,更多关注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获得提高!教师所做的就是拨开云雾看红日,让学生发现、了解文字背后的秘密。
  2.善导--把握学习方法
  阅读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教师更要导学法。小学语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在课堂中训练的,读的形式丰富,朗读、默读、浏览都是读的形式。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圈画,边读边写批注,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都是学习的方法。扎实的课堂学法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学法的掌握,是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的一把钥匙,学习方法的运用,是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变得可能。人教五下《杨氏之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是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时,我们就教给孩子: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联系上下文学习文言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三种学习方法,第一句带着孩子学习,后面四句放手让孩子用所教方法学习,完成从教到练,由学习到运用的过程。课的最后请学生自学《语文课堂作业本》上文言文,便是学习方法的第二次运用。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为课外的自主阅读打好基础,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教是为了不教,导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不同的年级段,学法的要求不同,教师要有梯度,有系统地层层推进。
  3.点睛--教学深入浅出
  “导”要讲究效率。老师钻研文本,细读文本,往往能够从课文中挖掘到许多知识、素材,并不是告诉学生的越多就对学生越好,有的是适合学生的,有的却不是。教师需要取舍,深入浅出,导得没有痕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整节课的讲的时间要适中,必须要精炼地讲,抓住重点讲。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有“发明和发现”两个词,这个语言点是一处训练点,也可以是一节课的课眼点。“导”时便要让学生清晰地区分两者的不同。理解了字面含义上的不同,再用课文例举的段落来区分两个词,最后拓展课外的发明、发现积累区分,抓住重点其他可以简单带过。这样把复杂的科技变成简单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
  二、巧练促学,循序渐进
  1.以点带面练语言
  阅读课“练”的点很多,字词句段都有可训练的内容,但不同年段的重点不同,低年级的写字,关注笔顺训练。中年级重点词句理解,高段则在原来基础上更关注概括、分析能力。《课堂作业本》是“练”的一个最佳载体,虽然练的平台、方式很多,书上,作业纸上,自己本子上……但是《课堂作业本》往往承载着课的重点,文本的难点,帮助青年教师把握指导的方向。所以结合作业本是最有效的学习,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每一个语言点都是一处风景,“发明和发现”在导时已经一层层运用理解,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列举填写“发明和发现”的事物,从前面的交流到这里的写,顺势利导,读写结合。这样,学生对“发明和发现”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拓展运用会写话
  除了《课堂作业本》外,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设计课内“助学单”,辅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练的形式丰富,分析、理解、鉴赏、评价……课堂上,除了基础的训练,拓展写话也可以是练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中高年级,阅读中的批注,自读中归纳,文本留白处的想像,都为阅读训练埋下伏笔。简单的把写话和阅读脱离开来是不正确的,读写结合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写话的训练最次的是简单的故事感悟,就事论事,属于低效的作业。高年级写话训练多于低年级,应该是方法的一个迁移,在《怀念母亲》中有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了解这种写法后,抓日记留白写话,便也是运用这样的手法。在每一次的语文课堂中训练拓展写话,是语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表现,反复训练,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聚沙成塔勤积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比原来增加了经典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可见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积累非常重要。积累其实也是阅读的一部分,万丈高楼总是平地起,语文的素养提高主要靠积累,运用必须先积累,积累丰富了就不怕说话的时候理屈词穷,也不怕写作的时候词不达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一些思维性强的练习,语言训练外,词语、句子、片段、古诗的积累也尤为重要。好的片段,名家极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都应该积累,“学习是无法一步登天的,速成的学问是无法铭记于心的。”抄抄是积累,填填是积累,默默是积累。在设计“助学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积累的题目,实践表明,扎实的积累,将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练”很重要,但是练习的量也要适中,要与文本结合,不要脱离了阅读教学,荒了自家园,更不要枯燥的题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导练结合,独具匠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以生为本”的教学。导练结合,提升效率,但两者相融也最是困难。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助学方案,优化学习过程,尝试着运用“课前导学单、课堂助学单、课后辅学单”边导边练,提高课堂效率。
  1.导学--课前了然于心
  练习有许多形式,边学课文边做,讲到哪里做到哪步,层层展开。可以自学时完成作业,交流中学习课文。课堂中需要导练结合,课前更需要。以“助学式”课堂为核心,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是导练结合的最佳方式之一。指导学生了解预习的作用,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并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查阅、搜集、调查、练习、思考等,启发开阔思路,以此激活旧知,预学新知,引导自主建构,以此激活旧知。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课,学生可以在预习中完成读课文,自学生字,尝试提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这样孩子先感知课文,课堂上可以对预习进行反馈,以学定教,关注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预习中的难点,改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对前期学习进行诊断,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抓课前的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所做的看似简单,但却是必不可少。
  2.助学--课内举一反三
  小学课文编排极具特点,三年级以上有精读和略读课文之分,精读是方法上的精,略读是内容上的略,简单地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根据精读中掌握的方法,让孩子自学课文,设计表格式的作业,形成梯度,帮助孩子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略读的精髓。六年级上册了解鲁迅单元《有的人》第一段学习对比,了解两种人的指向,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憎情感,由于课文其他片段也是对比写作,教学生设计表格从三方面学习,导练结合。一节课如此,一个单元也是一样。在四上第四单元里,都是关于动物的课文,体会反语的写法。《白公鹅》的学习,不必再重复教学,从《白鹅》的教学中来直接设计有“姿态、步态、吃相、叫声、玩相、其他”项目的表格,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区别填写,由精读课的导到这节课的练,举一反三。像这样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与其枯燥地讲解,散乱地分析,不如把课堂的时间给学生,教师给个平台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自悟,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特色,有足够多自读自悟的时间,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课堂优质高效。
  3.辅学--课后抽丝剥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及时的巩固和积累,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老师应该有针对地设计一些辅助练习。练习分为单一的线性训练题,和网状并联的练习。我们设计的练习,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重点,单一的可以仅仅针对某个字,组词,抄写。也可以针对反问句这个训练点,改句子理解作者的用意。但是,我们更应该设计相互并联式的作业,难度分层,更能启发孩子,深入了解课文,走进作者,在抽丝剥茧中明白作者的用心,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更可以以练辅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后练,也要注意有策略地变化练习的方式。每个单元的主题不同,单元中每节课的目标不同,每节课的训练点不同,练习形式也应该不同,一节课一所得,每节课穿在一起,一个单元、一整本书形成一个完整的阶段圆。常读常新,常练常新,教学事半功倍。
  导练结合方式方法有很多,不论是“练”还是“导”,都是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单纯脱离了“学”的练习是枯燥而低效的,单单只讲不练的课堂是低质的,我们在积极探索语文课程改革的途径、方法、策略、教学模式时,把“导学练”相互结合也是教师的智慧,是最扎实的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的行为转化。
  参考文献:
  1、陈馗。  试析“精讲巧练” [J]. 云南教育。 1996(04)
  2、曹永鸣。  多读 精讲 巧练--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体会[J]. 教育管理。 1997(02)
  3、廖芳华。  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3)

  4、徐 超。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开启习作的另一扇窗——“微博”促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之初探    下一篇:教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以生为本”背景下的小语高段阅读教学例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