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设计原则;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探索、求解获得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的教学方法。这种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显重要。本文对新课程视野下“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作些粗略的思索与探讨。

  1  数学问题的教学

  1.1 问题与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西蒙下的定义是:问题就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将问题理解为“有意识地寻求某一适当的行动,以便达到一个被清楚地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目的。解决问题是这种寻求的活动。”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于1980年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2年英国的Cockcroft Report 提出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日本数学教育的两个研究焦点是“问题解决”的教育和适应性教育。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问题解决”也常被数学教育界提及并研究。相信“问题解决”仍然是21世纪初的重要研究课题。

  1.2 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

  “问题解决教学”是由波利亚1940年提出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当代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李政道说,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学问”,这个词非常好,“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问题解决教学就是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用问题来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从问题情景出发,构造数学模型,提供数学想象,伴以实际操作,鼓励发散思维,诱发创造能力,把数学嵌入活的认识过程中去,从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

  1.3 数学问题的类型

  数学问题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综合题: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问题,涉及的知识包括数学中多个单元或几何、三角、代数等各个

  学科,是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解题的策略方面常需要某些独特的思想方法。

  ②数学模型:这是以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的实际问题。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大多与相

  关的学科知识有关,如路程问题、自由落体问题、人口增长率问题、浓度问题等。

  ③开拓探究问题:这类问题一是将原问题的某些具体条件用更一般化的条件代替,或者是转化为逆

  问题,使问题能够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二是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通常不包含在问题的陈述中,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三是某些隐含的条件需要挖掘。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初探.doc
文件类型: .doc 610e17fdbe1fd06e330f366a6d82c493.doc (130.50 KB)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平方根》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策略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材“二次开发”例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