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4-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力作用的人。学生接受教师的教,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讲,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例如在教学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星期天,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妈妈让小红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接着,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沏茶所要做的各种工序,以及做每件事情所需要的

  时间。然后让学生分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极强,最后通过讨论找到了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有一个池塘,探测队在探测池塘深度时,选择了五处不同的地方,探测的结果分别是9米、10米、12米、11米、8米,你能说出这个池塘有多深吗?

  有的学生认为是12米,有的学生认为是9米,有的学生认为是10米……学生自由争论,谁也说不服谁,谁又都意识到自己理由不足。正感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1。如果说是12米,是深了还是浅了?2。如果说是9米,是深了还是浅了?3。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这个池塘的深度呢?经过积极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取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作为这个池塘的深度。”这一方法得到很多同学的一致赞同。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移多补少”这一求平均数的思想方法。

  三、组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四、让学生大胆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改主意,另辟蹊径,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干扰,首先会想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也看个位,经过尝试发现这是错误的,这时就应调整思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可能会从反面考虑,看最高位。也可能综合考虑,既看最高位,又看个位。还可能整体考虑,看各位数字的和或积。经过不断的尝试,摒弃错误,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

  尝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否则学生一旦思维受阻不能调整自己的思路,不能另辟蹊径,就无法继续学习。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我们期盼着我们所思、所做的,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发展”,得到充分的“自主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当前小学生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学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