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04-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既要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难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精心钻研教材,细心了解学生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要按新课程理念,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功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就会对这个问题穷追不舍。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的呢?学生一听,马上来了兴趣,是呀!为什么车轮要制成圆形呢?为什么不制成方形或别的什么图形呢?接着,我又取出用硬纸做成的小车,有方形车轮、有圆形车轮、有多边形车轮,让学生把手放在小车上,滚动轮子,感受一下,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形车轮的小车更平衡,于是明白了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车轮做成圆的,小车就一定平稳吗?学生更来劲了,难道不是吗?我又取出两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哪辆小车更平稳,学生们很快找出了更平稳的小车。那么,为什么这辆小车更平稳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稳的小车、车轴是装在车轮的正中的。我适时地告诉学生,车轮的外形就是一个圆,车轴装在车轮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再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车轴装在车轮的中心(即圆心)车轮就会平稳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车轴装在中心,车轮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那么高,不会起伏不定,因而车子非常平稳。我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并告诉学生,轴心(圆心)到轮面(圆上)的这个距离就是车轮这个圆的半径。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始终让学生保持兴趣,使他们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3、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接受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老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谓有效学习方式,就是要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倡导团体合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来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的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公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不需要讨论,也在组织讨论;有时让学生讨论不到一分钟,就草草收场,学生还没说到三句话,没得到应有的效果。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视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这段话,充分地说明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流于形式,而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教学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感到学生对“同时”“不同地”“相遇”“相遇时间”等概念难于理解,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我组织两个学生分别在操场两边竞走,我哨子一吹,两人同时从两地对走。这时,我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要求两人碰上时停止,告诉学生这是“相遇”。然后让同学们看在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在同一时间内两位同学各走了多少距离。活动后,我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想起活动的情景,以活动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为支柱,进一步分析思考,便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知识。

  5、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建构

  教学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活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教师所承担角色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就,成就的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判断。这样,教师就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主体发展    下一篇:以问题为切入点,向课堂要质量——《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