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和点滴做法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营造良好班级文化  共建健康和谐班级

  ——湖北省通城县北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思考和点滴做法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个孩子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东西,可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班级文化的熏陶。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班级文化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用先进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良好成长的班级文化环境势在必行。

  我校是通城县一所城郊学校,集小教幼教于一身,小学部有学生1900余名,其中农民工子弟500多名,留守儿童420名,单亲家庭子女190名。这些孩子当中很多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不太好、比较胆小怯懦”等问题。为此,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旨在通过针对性的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浸润于浓厚的、健康的、励志向上的文化氛围里。下面,我侧重从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和科学合理的文化评价五个层面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汇报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点滴做法。

  一、铸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是渗透在班级师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动力,是班级健康向上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班级精神文化其实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的集中体现和辛勤积累,是班主任思想风貌和文化素养的外现。因此,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关键是班主任要当好引领者。

  首先,班主任要去伪存真,始终把握住班级主流文化的脉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往往在知识、能力、道德、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都很不成熟,这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自发性的学生文化始终带着不确定性,有时还会是不健康的,甚至是消极的。所以,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带领者,作为班级文化的创造者和主导者,切不可忽视这种文化的力量,应时刻引领全班学生去品味、掌握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的核心价值,让班级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轨道上发展。

  如我校五年级二班新班主任胡春霞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设计了“不比基础,比勤奋;不比成绩,比进步!”的引导标语,并且在班上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有针对个人的、有针对竞争对手的;有面向小组的、还有面向全班的。通过精神层面系列激励机制的构建,增强了学生集体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一学期以后,这个班级纵向比较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其次,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言行体现健康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因此,班主任要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具有教育性,尤其要摒弃空洞说教方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身的示范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体验与共鸣,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并付之于行动,从而将班级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我校六(1)班宋秀芳老师,她接手这个班已经五年,在二年级下学期时转来一名特殊学生黎娜,由于脑瘫导致行动非常不便,走路要人扶,更不用说上厕所了。起初宋老师还有一些顾虑:带午间托管班多年,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能照顾好她吗,其他的学生会接纳她吗?只要她的身体条件允许跟班走,那就是5年,我们能坚持吗?但当宋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和她父母期盼的眼神时,身为老师和同样为人母的她打消了一切顾虑:只要我是班主任,不管多久,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有责任照顾好这个孩子!开学的第一天,她在班里组建的第一个组织就是“爱心小组”。宋老师亲任组长,专门负责黎娜在校的生活。刚开始,孩子们不会干,宋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甚至包括帮孩子擦屁股。一个月下来,孩子们都成老手了,不出丝毫差错。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一个学生离开爱心小组,相反,小组成员正在壮大,到目前,成员几乎是班里的每个同学,全班以帮助她为荣,都争着为她做点事……正是有了这样率先垂范的爱心老师和一大群的爱心学生,这个班成为年级最好的班,不仅成绩突出,在各方面也都有不菲的成绩。宋老师从三年级起,就把“奉献爱心,在爱中成长”作为班级管理的精神层面,初步定下了班级发展的方向。宋老师及孩子们的做法,《咸宁日报》、县电视台均作了专题报道,正面效应轰动全县乃至全市,该班还先后被学校、教育局授予“爱心班集体”光荣称号。

  三是确定班级健康的奋斗目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所以首先要确定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适合本班特点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学生很容易变得散漫自由。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我们注意了以下三方面:第一,必须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第二,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第三,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善于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例如:我们在进行班级制度文化构建之前,近几年根据我校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学生的特点制订了《北门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北门小学知荣明耻二十条》等制度,用以指导、规范我校的德育、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个班级都悬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班级课堂常规》等。同时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学生集体商议下制定班级公约,它包括《班级一日常规》、《班级安全文明条约》、《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艺术及其解读》、《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奖惩条例》等等,这些规范、守则、常规在班内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学校、班级规范。有的班级还制定了《班级公物承包表》,公物承包到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不但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且方向、目标明确。所以每个学期一开始,我校各班级根据上学期的情况来制订或完善自主管理机制,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谁违反了班规,就按规定办事,大家互相监督,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个个都是班级的主人。

  我们认为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是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班风、学风、集体舆论等方面的状况,是班级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双能洞察秋毫的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潜在的问题,挖掘班级中“热点”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一放《红猫蓝兔七侠传》后,部分班级中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就在课间练“七剑合壁”打打闹闹,影响很不好,因此我们的葛先华老师便马上讨论了“我从电视中学到了什么”的讨论,指导孩子正确地看电视。当班中的一些女生总要比谁的裙子最漂亮的时候,她马上又开展了一次“什么才是美”的讨论会,让学生认识到美不看外表,而看内心。我校优秀班主任王琼老师她的做法是立足学生实际,经常组织同学欣赏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知名影片:《玩具总动员》、《蓝猫淘气三千问》等,让同学们通过影片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使团结友爱成为自觉行为,并结合学校每周开辟的“班队活动”,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友谊地久天长”、“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编排,她只是给他们一个主题。活动的所有节目、内容以及人员的安排、分配,全部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包括串联词。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家长的帮助,搜集资料,帮助孩子写串联词等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班级生活内容,又强化了团结友爱的情感体验,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创造和谐优美的环境文化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增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班级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我们要求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每一张装饰画、每一条标语、每一个细节都要慎重考虑,使教室内外充满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形成一个美好的求学场景。比如,我校徐雅玲老师,当学生刚上一年级时,她常会在后面的黑板上贴上“班级是我家,我们都爱他”,让每个孩子一来到小学就对班级有一种融和的感情归属,能较快地融入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原本的“卫生角”我们的老师也把它改成了“帮我们把队排好吧!”或“我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等等,这样的语句让孩子感觉在和自己直接对话,同时也指导了孩子该怎样做。我校各班级“展示台”是展示孩子们个性的,里面有孩子们自己优秀的作文、精湛的书法、收集的资料、美丽的图画等等,让孩子们的特长在这里得到展示。更有“看谁苹果多”、“比一比”、“丰收的喜悦”、“我们茁壮成长”等班级竞赛一栏,让孩子在比学习、比纪律、比劳动等培养孩子学习生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近几年来,我校每学期开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进行“魅力教室”的打造。通过校内展示评比,提高了班级文化建设水平。各班的物质文化既体现了与校园文化的一致性,也展现了各具特色的设计和精美布置, 极富美感和教育意义。班级五面墙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黑板报成了同学们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乐园;统一定制的班级概况牌, 既有班级简介,也有班主任寄语,还有班干部介绍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氛围。

  三、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文化

  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学生在所处的班级中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发展才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也认识到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不在话下了。可以说,有了目标,才会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校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首先,科学地编定座位,合理地组建小组。编定座位前要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同桌的编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近性格的排在一起。其次是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一种是常规竞赛小组化,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由分管的班干部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评分班干部以小组为单位评出周优胜组和周优胜组长。还有一种是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业竞赛、背课文、古诗竞赛、阅读竞赛和一些公益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必须自我努力,还必须密切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少先队意识、集体意识。三是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在组内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奖励优胜组和先进组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我校的校园文化也为班级文化服务,一些励志故事、名人名言等分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梯间、走廊、厕所、文化墙……

  四、打造形式多样的活动文化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用活动滋养学生成长。除了学校集体组织的活动,我们认为多开展有益的班级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通过集体活动,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增强,班级精神在活动中深化。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根据孩子的近况来定集体活动内容,有的时候,还可以由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定出题目,自己搜集资料。一般来说,要求设计内容实在、贴近学生生活、充满趣味性的,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比如我们的张艳才老师设计的一个“集体生活真快乐”的集体活动,形式上,她让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孩子在集体里发生的快乐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集体的快乐生活,让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同时,学校也为班级文化建设铺路搭桥,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内举办校园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已举办了五届)、历时5天的“六一”节(已举办了四届)、十月份的“科技创新月” (已举办了三届),并借助 “红领巾”校园广播站、乒乓球队、田径队、棋类队、书法班、舞蹈班等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类素质竞赛活动。在校外,我们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实践。例如:每年三月我们组织“少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服务社区,献真情,送温暖。四月份远足踏青,祭扫先烈参观烈士陵园。利用教师节、“9.18”国耻纪念日、“十一”国庆节、“10.13”少先队建队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举行教育活动,抚今追昔,感恩社会。在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中,我们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为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舞台,使班级文化活动既有针对性,目的性,又开展的轰轰烈烈、扎实有效。

  五、借助科学的文化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优良行为被认可的积极心理感受。同时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机制。在实施班级制度中,肯定会出现先进与后进的学生。

  为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我们大多数老师形成一套以学生自主诊断性评价为主、班委成员集体诊断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肯定与激励的评价机制中健康成长。班级内的各个成员在学习、活动、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的点滴成绩都作为评奖的依据,在班级内设定“班级之星栏”、“班级之最”和“班级进步奖”,定期评比,让学生都有成功机会,班级不再是只有几颗“紧随月亮的耀眼星星”,而是形成“群星闪烁”的局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我们的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表现授予他们不同的称号,其实也就是比较另类的正面评价,如勤劳的“小蜜蜂”、爱唱歌的“百灵鸟”、聪明的“一休”等,学生受到鼓励,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学生一个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我校很多班级经常开展一事一评,全班性讨论问题主题会等评价活动,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控,促使学生反思和确定新目标的次数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多样、经常性的评价给了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提供发展的空间,提供成长的天地,提供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同时也促进了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除每期固定的表彰评模外,还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孝雅之星、学习星、管理星、舞蹈星、进步星、礼仪星、才艺星、劳动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小明星的“星光灿烂”专栏,每学期都有300多位小明星的相片上榜,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另外,我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特别重视理论研究,为此特立项开展课题研究。2012年初,我校利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立项的课题《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这一契机,为了进一步落实、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校本研究,一年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我们课题组对班级文化建设明确了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加强班级管理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班级文化建设与推进制度建设的关系。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确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即: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原则。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原则。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原则。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原则。五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教学原则。确定了一学期一研究目标,如今年春开展的班规班纪的研究探讨,今秋的班队活动教学大比武等。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课题组成员收获了不少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我校主管德育的刘佑龙副校长等七位教师撰写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论文分获中国教育学会和总课题组一、二等奖。正因为有《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探讨平台,又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器。

  总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重要的建设领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它有足够的重视,让班级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给孩子们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近年来,我校紧密围绕“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这一总体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与教育上做足文章,大力加强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效益日益显著,教学质量日益攀升,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学校先后荣获或被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黄鹤美育节组织奖”、“咸宁市文明单位”、“咸宁市第六、第八届美育节优胜单位”、“通城县大家唱大家跳优秀组织奖”、“ 通城县大家唱大家跳校园集体舞一等奖”、“ 通城县大家唱大家跳校园器乐一等奖”、“咸宁市第十一届中运会文艺晚会组织奖”、“咸宁市第十一届中运会文艺晚会最佳节目奖”、“咸宁市第十一届中运会优秀团体操奖”、“通城县先进单位”等奖项或荣誉称号,今年5月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在县里作了典型发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能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把创建“和谐校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不断追求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优化,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与班级文化氛围使师生心情愉快,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为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般规律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十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