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史料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创造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创造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的思维活动。”[i]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史料教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大空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其二是要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史料的能力。随着近年来高考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向和对史料分析能力要求的提高,这使得如何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的课题。

  一、运用史料,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新编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教材扉页上的北京圆明园景致之一——曲院风荷的插图。再配于教师对圆明园被毁前历史的讲解,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到圆明园的“宏伟华美”,然后将之与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的插图进行比较,再请学生感情丰富的阅读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是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超过六百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完全进入了当时的历史情景,激发起学生对英法侵略者的痛恨,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这段历史过程,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由于设备电气化、教材的形声化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兴趣不可代替的一种手段。史料通过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会更直观、形象、生动,极大的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壁画、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只靠单一的讲述很难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将这些史料通过多媒体再现于大屏幕上,就会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延伸人体感官,突出个性发展,激发思维活跃,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补充史料、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教材中的史料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这就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即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通过这则史料学生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要全面了解他,教师可以补充另两则能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如:一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ii]另一则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德俄又各以船炮相互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踏瑕,无所不至,此时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不可。”[iii]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在此基础之上就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

  三、 探究史料,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事实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解喻则是活的,与时变化的。”[iv]因此,历史教育应有活跃的品质。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强调的是对未知信息的假设,以突破原有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禁锢。在史料教学中,除了激发起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同时,应更深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学会初步研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史料特别是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具有主观性。教师如何应用这些史料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种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观点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堂上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这种自主探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给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

  例如: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说:“当借凉山一战之威,与谛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他又在一份电报中说:“若不乘胜即收,不唯全局败坏,且恐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两则材料提出问题,在课堂上采取讨论,辩论等方法。探究这两则史料出台的背景,言论的正确性,导致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有的学生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指出:镇南关大捷之后,法军在越南尚有几万人的军队,总体来说,在越南清军仍然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法国议会同时已经批准大量的军费准备扩大战争,日本这时对中国也有所威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鸿章主张议和是正确的。有的学生马上指出:以后签定的《中法新约》中,法国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特权,法国侵略势力侵入中国,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和李鸿章的“法人必不再妄求”的言论相距甚远,李鸿章的这种政策是导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之一,所以,李鸿章的这种政策是错误的。其他学生也各抒己见,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纠正归纳总结,拨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中法战争相关知识巩固和加深的基础之上,对史料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研究历史的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高初三历史与与社会复习课实效    下一篇:对世界近代史有关教学问题的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