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6-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  : 素质教育的重要涵义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能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的重要涵义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高语文及基础知识、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智能(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语文鉴赏等素质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的审美情趣筹。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学科素质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因为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的品格。因而,语文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上,着眼于培争养学生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上,着眼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上。可以说,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决定素质教育的品格,全方位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贯穿思想品德教育。

  语言的课文,文质兼美,而且多是文学珍品,本身有极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如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风,可以群,可以怨”。而这种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是在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中获得的。课文(文学作品)以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反映社会的风尚习俗;塑造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揭示其精神而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种种关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历史和观实、社会和人生的种种认识,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可以理解作者寄寓在艺术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可以发掘隐含在艺术形象深处的深刻的社会意蕴。

  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是通过审美作用实现的。古罗马文艺评论家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说明了教育与娱乐的关系。对此,周恩来同志作了通俗而精辟的论述:“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在其中,寓在娱乐之中。”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审美教育。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是通过审美教育获得的。读者“瞻言而见貌”,在理解、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的参与下,使原有的艺术形象逐渐丰满,而成为新的审美意象,并为这种审美意象所愉悦、所振奋、所激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

  《祝福》通过对祥林嫂的形象和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再现,我们不仅认识到:封建礼教对旧中国劳动妇女进行精神摧残的罪恶,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而且深深地唤起对受迫害、受侮辱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对万恶的封建礼教的极端憎恨,对冷酷的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的无比厌弃。这种同情、憎恨与厌弃,正是人性善的体现。

  《谁是最可爱的人》以三个典型的事例,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祟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看到了美好而高尚的心灵,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人民的情,这种恨、爱、情,正是人性中的真和善的体现,从而使心灵得到了净化。

  《春》使我们在感知、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时,不仅使我们感到春天多么美好,大自然多么美好,生活多么美好,而且说起对美的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在《荔枝蜜》中,我们不仅在蜜蜂精神的感动下,而产生对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的深深的崇敬与热爱,而且更为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美好心灵所感染,引起我们心灵的极大震动和净化,使卑微的私欲在美的光耀中而失色,从而扩大了真、善、美的心灵空间。

  从以上例子可以说明: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美育而实现,它不仅使学生受到一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而且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人性教育,触及到人的思想最深处——心灵。如朗吉弩斯说:“文章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所以把人凭资禀和修养,本来就有的那些文词、思想、行动以及美与和谐都鼓动起来,通过文字本身的声音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把作者的情感传到听众心里,引起听众和作者的共鸣,就是这样,通过由文词建筑起来的层构,作者能把我们的心灵完全控制住,使我们心醉神迷地受到文章中所写出的那种崇高、庄严、雄伟以及其它一切品质的潜移默化。”

  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而且贯穿在写作教学之中。写作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文化修养、写作的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而且与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观点,是难于发现生活中的真正的真、善、美,也难于创造真、善、美。所以,写作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写”(写作的技能技巧),而且要教学生“写什么”,“为什么写”(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的判断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认识能力,这样,就能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比如,写自然美,不管写“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还是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秋天,“千里冰封”的冬天,以及高山流水,江河大海,无一不在展现祖国“多娇”的江山,无一不是对美的追求与赞颂。写社会生活美,不管写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美,还是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团结互助的真情美,以及辛勤劳动的美,勤奋学习的美,爱岗敬业的美,见义勇为的美,无一不是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追求与赞颂,即使是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在使人们对之厌弃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作用是明显的。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相比,又有很大不同一是方式不同,前者靠形象和情感,是感性的;后者靠说理和法制,是理性的;二是触及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前者较后者,不仅使人受到一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而且触及到人性问题,人的心灵深处。这,正是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所无法达到的。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弥补了一般思想品德的不足,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完善了素质教育中的“德”。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能形成素质教育中的“德”,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公民所应具备的“德”。

  二、发展智力与素质教育

  发展智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智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因为听、说、读、写本身是一种智力水平的表现,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也是一个智力锻炼的过程。所以,听、说、读、写训练是对智力的全面训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并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听、说训练,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因为听、说过程是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运用过程。听别人讲话,只有集中精力,才能听懂,抓住其要点;说话,也只有集中精力,专心思考,才能迅速组织材料,使表达明白、语句通顺。记忆力是听、说的基础。是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话时,要将语音所负载的信息,通过处理后,储存在大脑里,形成系统,这样,听才有意义;说需要记忆力,因为说的内容,是记忆的结果。听、说更要运用思维力。听话,要理解别人的话的含义,特别是“弦外之音”,需要思维。说话更是如此。说话,不仅是一个人的说话的技能技巧、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思维品德、个性心理特征等综合体现,而且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综合运用,尤其是思维力。说话时,首先要组织内部语言。说话要想,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的过程,即根据头脑中已有的材料,按表达的需要迅速地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这要求思维敏捷、清晰。其次是快速地语言编码,即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根据内容,按一定的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根据内容,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将材料有机地组织,形成词汇系列,用语音表达出来。这要求,除词汇丰富、熟悉语法规则外,还要思维敏捷。这样,才能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读、写训练,也能使智力得到全面发展。因为读、写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综合运用的过程,特别是思维力。

  阅读课文,要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因为文学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不是用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我国古代文论家所说的“穷情写物”,“因物喻志”,也主要指文学作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并将其寄寓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之中。所以,阅读课文(文学作品),不能离开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必须要运用形象思维,“瞻言而见貌”将语言文字转换还原为具体形象,在情感力量的煽动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新的审美意象。在精神愉悦中,潜移默化地,使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这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则是审美教育。其间,至始至终为形象所伴随。所以有人说,形象思维是审美思维。读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读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比如说明文中写植物、动物、建筑物的文章,议论文中对事实论据的理解等。至于抽象思维,主要用在对文章(作品)的主题、结构、材料以及材料与主题、内容与形式等问题的理解上,用在文学作品之外的文体的阅读上,如说明文、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文,由于其持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所以,所用的基本的思维方式:概念——判断——推理,就是抽象思维方式。

  写作训练,有助于智力的全面发展。因为写作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参与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多种智力因素。

  在积累材料阶段,要运用观察力、形象思维、记忆力等。写作的材料来自生活,是平时观察积累而来。平时,在自然界、在社会生活(社会生活、集体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将赏心悦目的、动人心弦的,点燃思想火花的,震撼心灵的人、事、物、景,通过处理后,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这个过程,特别需要较强的观察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动笔写作的阶段,是运用积累的材料,形成具体的形象或意境来表情达意的过程,也是多种智力因素综合运用的过程。写作,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思想品德等,将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创造出新的形象,形成形象系统,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寄寓在这种形象系统之中,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写人记事,隐含深刻意蕴。这,必须要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又要依靠想象来进行。因为想象是“一种对旧的表象进行追忆、重组、改造从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写作时“人物性格是在想象中孕育形成,意境氛围是在想象中酝酿醇化的。”通过自由的想象,人与物可以同体,情与景可以共生,高山可以呐喊,江水可以倒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超越了个人经验,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新的形象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想象离不开记忆,离开了记忆的表象,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亚里士多德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能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记忆的东西。刘勰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他们均说明了想象与记忆的关系。写作时,也必然要运用抽象思维,比如,文章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与剪裁,文章的谋篇布局等等问题就属于抽象思维的范围。可见,写作使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得到充分的训练,使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听、说、谈、写的能力训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训练,得到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不及的。

  三、培养语文能力与素质教育

  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为终身学习,为进入社会工作、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为素质教育实现其育人目标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一)听、说、读、写能力是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需要有足够的语文读、说、听、写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他参加任何一方面的社会工作,无论学习任何一种高深的技术或科学理论,都不受语文的障碍。”不仅如此,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21世纪,听、说、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读的能力,当今已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据估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到21世纪增加的速度将更快。如此惊人的增加速度,要求现代人具有较强的吸收信息的能力,一要会吸收信息,二要信息多和快。对学生,必须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和本领,用较少的时间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求精不求快,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方式必须打破。

  写作能力,到21世纪要求更高。不但要能写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文体的文章。而且还能写诸如市场信息综述、情报资料综述、考察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应用文,要求不仅会写,而且要快。

  说的能力,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而要求更高。第五代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人机可以对话,可以不用程序语言而直接用语言指挥生产和工作,中文打字机可以“拼音自动变换汉字”,下一代的电脑将是“语音输入文字自动输出”的智能化电脑。这要求人们的口头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二)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可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多种的思维方式。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掌握听话之法,说话之法,读书之法(学习之法),写作之法。学习之法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所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往往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鱼”即知识,“渔”获取知识的方法。听、说、读、写训练,不仅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得到训练,而且使其它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如:系统思维,由点到面分析问题:逆向思维,从反面分析问题;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听、说、读、写能力,在当今时代,已成为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手段。

  四、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它既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如前所述,主要体现在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语文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这是由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阅读课文(文学作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受到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受到更深层次的教育:人格和人性的教育。

  在写作教学中也渗透了审美教育。写作本身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写作要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就要去感受、发现,追求自然界中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

  语文素质教育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审美教育等方面,全面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其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离开了语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深知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自觉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由境而入心 识字淡无痕    下一篇: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