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体育教育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就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本县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小学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学校体育工作逐渐进入法制化轨道,沿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建构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因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体育新课改在小学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体育观念滞后。

    中国几千年来重文轻武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国民对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看法,体育教育始终被理解为“身体教育”或“增强体质”,混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从而是导致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方面崇拜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一方面却认为搞体育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不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因素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于是有的学校迫于种种压力,用“升学率第一”代替“健康第一”,体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菜,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随意占用体育课,甚至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观念滞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的正常开展。

    2、体育设施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但是目前小学普遍存在教学设施跟不上的现象。首先,体育场地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名存实亡,无法使用,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在体育器材的完善和更新方面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的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体育器材长年失修,造成许多运动项目的教学难以开展,个别薄弱学校仍然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由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使本来脆弱的体育教育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改革要求有一支素质高、精通业务、能按照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和业余训练的体育教师队伍。而目前小学校体育教师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从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甚至连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更谈不上改革创新。如此的师资力量,在小学校要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推进课改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4、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偏差。

    与以往单一传授运动技能的课程相比,体育新课程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等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培训不到位等,引起了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就是内容的革新和课程结构的重新架构,“健康第一”就是要让适合学生进行健康锻炼的项目走进校园,“淡化技能”就是淡化运动技能,就是要排除竞技体育,“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开心地玩,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取消了一些较苦、较累、较危险的运动项目,如器械体操、长跑等,教学内容脱离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文化,于是“放羊式”体育教育披着新课程的外衣粉墨登场。

    二、体育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更新观念,为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体育是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思想作风的重要手段,一个好学校或者好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利用体育来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因此,要从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要大力宣传体育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保障作用,纠正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分数,只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片面育子观,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的工作网络。同时,借助中国体育健儿近年来在世界比赛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气氛,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让每个学生都尽快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机勃勃的健身氛围,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基础和前提。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拜读教育专著,阅读体育教育类报刊,参加互动式、参与式、时间式的培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等,全面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多动脑筋,在学校体育中尽量加入“快乐”因素,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的教学观念落到实处。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总结,在反思中进行实践;不断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这是身为教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3、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为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小学体育的场地、器材的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渠道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健康实施。具体方法是:

    (1)加大投入,配足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的管理制度,可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拨经费,也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家庭的自愿捐助。

    (2)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既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标准的场地和器材设施,但只要立足当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篮球场不仅是篮球教学的专用场地,有许多教学内容也可在篮球场进行,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等。

    (3)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体育教师要有找米下锅的自力更生的意识,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自行开发一些适用的简易器材。如:收集飘落街头的广告横幅,长的可用于多人纵向或横向协作跑,可用于投掷的空中标志,可用于游戏大鱼网,可用于各种比赛的警戒线。短条的打结成团后用于投掷物既安全有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铁环、陀螺等,既有效补充了教学设施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4)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体育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维目标体系和内容框架,教师要根据具体条件来选择最恰当的能实现目标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灵活的内容选择方式也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

    a、从已有的内容中进行筛选、重组。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供我们选择,但其沿袭的是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也同样采用竞技运动的教学方法,由于竞技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并非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如何使竞技运动中的某些内容为新课程服务,就需要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剔除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发展竞技运动对人的激励作用,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如跑的教材,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应该永远是受到欢迎的,可是,由于过去我们受到竞技运动训练式的教学影响,把小学生当作运动员对待,把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跑变成了单一跑道上的胜负之争,从而使学生兴致索然。其实,关于跑,在实际运用中有着许多各自的特色,游戏中的跑、接力跑、合作性质的跑、障碍跑等,这些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完全可以从旧教材中筛选出来进行科学重组来供我们继续使用。

    b、从生活实际中选取。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越是容易接受。生活中有着大量的体育教材可以供给教学选取。如女孩子的跳橡皮筋、造房子、跳格子,男孩子的骑马打仗、斗鸡等。在这些游戏中学生的身心都获得无比的愉悦,如果能引入课内,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另外,体育活动本来就是广大群众健身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许多饶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如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踩高跷、独轮车和民间舞蹈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体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体育能让人领悟到要靠实力去拼搏的竞争精神,不断挑战新高度的永不满足精神和个人永远是一颗棋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贯彻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师责无旁贷,贯彻新课程,必须给学校体育以应有的位置。这样体育课改才能达到行之有效、改之有果的目的,学生才能充分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健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体育课程标准[p].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杜伟,曹卫民。 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J].中国学校体育,2006.

    [5] 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实验两年来喜与忧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4.

    [6] 季浏。 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J]. 体育教学,200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