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浅谈音乐欣赏课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季宅乡校   苏乐琴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慧、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从现实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自觉性,提高美的享受,增强学生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列宁认为:“音乐是对我们进行教育的有利工具。”
  音乐欣赏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由于的能力,发展想象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单纯靠听觉和过多的讲解,就显得平淡、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音乐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欣赏课上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呢?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接下来,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例如本人在初一“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们此时热切盼望着我对具体的作品作进一步的分析,作为引导者我第二个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已得以达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再下一步,本人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接着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中播放的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得出结论。我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那么在整堂欣赏课对音乐作品具体分析过程中,教师如果始终贯穿着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作为这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即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挖掘美育,陶冶学生品格。这是上好欣赏课的目的。好的音乐除了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外,还能锤炼学生意志。所以,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鼓励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
  欣赏音乐绝对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听”,而应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体味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运用自己的听觉去鉴赏美,培养他们具有“音乐的耳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音乐新课程教学有感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