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说说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例如营造和谐、平等、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教学的语言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体验以及教学效果甚至今后的人生。对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来说,这都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科学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凝炼性等角度去注意或提高自己。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   教学语言艺术

  2006年农历六月底的一天(我生日),我接到了不少学生的电话,包括很多越洋电话。其中一个家在方山现在美国定居的学生在电话里说的话,我现在还常常想起。并且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些许惭愧。特别是她挂电话之前的那句:老师,你知道吗,初中三年的历史与社会课中,我最喜欢你上的那堂课!那堂课指的是老教材初中一年级社会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五框“方言众多,差别很大”。她说之所以最喜欢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教到方言时用了自己老家(湖南)的语言,以及我所知道的青田以外的一些地方的语言,给同学们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老师上课的语言竟然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感受过很多优秀同行的课堂教学语言,也学习过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结合这几年自己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稍有感悟。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语言至少可以从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和凝炼性等角度来探讨。

  一、言之有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1.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要求科学性

  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所以就必须讲究严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以往的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每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术语,这就更加要求老师上课时语言力求准确科学。例如,八年级下册,讲南宋的都城时,由于我自己的误会说成了是杭州,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临安在今杭州。细心的学生发现后,我马上改正。再比如,七年纪上册《地图的语言》一课讲方向。这是整册书的重点和基础。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升上来却习惯于说上下左右。我在上课时就宁愿先有意放慢速度,让学生适应,然后逐步自己转化为东南西北。后来在学习中,即使个别同学仍未改过来,旁边的同学也会及时帮忙纠正。

  2、历史与社会的学科内容要求科学性

  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别的学科或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你那渊博又准确的知识。这样不仅树立了形象,还能让学生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八年纪下册“工业革命”,提到了奥托发明内燃机的理论依据。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怕说错了。于是,备课时把学生的科学书拿来,把质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重新学习了一遍,还专门请教了科学组的丁老师。后来授课时学生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一些容易忽视的生僻字的读音也十分注意。像很多语文老师一样,我放了一本《新华字典》在办公室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七年纪历史与社会,准噶尔盆地的“噶”应该读“ga”,大部分同学会误读成“ge”。

  3、如何做到科学性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教师有认真兢业的态度,热爱自己所从教学科;还要善于随时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最后,还需要持之以恒。但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是老师起码的责任。于是我把科学性摆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首要地位。

  二、言之有味,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1、趣味性的作用

  我曾有幸聆听过市教育局蓝献华局长的一次培训讲座。中午12点了,原定的讲话时间到了,下面一百多位教师却并不急于吃午餐而是集体要求延时。那是我听过的众多讲座中第一次听众主动要求延时的。究其原因,就是讲授者生动有趣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大家。

  同样,作为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有科学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好比一些专业难懂的空洞理论说教,总不如鲜活有趣的例子一样让人容易接受。特别是我们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语言要生活化,要拉近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关系。例如,前段时间在教九年级第五单元“生活在国际化社会”时涉及到一道开放性题目:有人说,19世纪是英镑一统天下,20世纪美元独领风骚,21世纪美元和欧元将平分秋色。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很多学生在回答时,思维受到题中所说的三种货币的限制,在英镑,美元和欧元上纠缠,不能很好地发散。于是我灵机一动,把电视里球鞋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拿来说了一下。学生立即哄堂大笑,随即思路就打开了。可见趣味性的作用不言而明了。

  2.幽默是趣味性的一种表现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我曾经在自己任教的三个班级中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问学生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堂。他们回答的不是我们以为的信息技术老师,也不是课堂要求相对宽松的音乐美术、劳技老师,而是异口同声的说,数学老师。问为什么,答曰:厉老师(数学老师)的幽默太厉害了,无人能抵。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明白深奥的道理。例如我在讲“民主”时,引用了一个笑话:一个俄罗斯人和一个美国人在炫耀自己国家的民主。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可以在白宫前面骂布什总统。俄罗斯人说,我们俄罗斯人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里骂布什总统。同学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既佩服俄罗斯人的机智又深刻理解了民主的含义。

  3、值得注意的地方

  恰当好处的幽默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相反,粗俗、哗众取宠的幽默或挖苦性的“趣语”,只会弄巧成拙;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引起学生反感。而且,当我们在讲一些与课堂没有很大关系的课外知识时,有些学生反而听得更认真。这时我们也应适可而止,不能只顾卖弄学问,而离题万里,冲淡教学主题。所以,其实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注意一个“度”。

  三、言之有情,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一点在教学评价时用得更多。

  1.存在的几种误区

  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总是:非常好,对,很棒。这么几个词翻来覆去,缺少针对性。学生也不能从中感受到被欣赏和被激励。又如,有时学生只是回答了很简单的问题,老师却给予过于“隆重”的夸奖。这种表扬又有过滥和夸大之嫌。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2.可以借鉴的做法

  学生由于紧张、胆小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微笑着说:没关系,试着说说你的想法,不要管对或错,有时候老师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很多题目也不止一个答案。再如,当学生的答案与题目要求相去甚远但又不全错时,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本题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再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从另外的角度考虑或许更简单。”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同学也会纷纷被吸引。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问题的解答。我任教的班学生基础不太好,平时很少有人主动提问。一次,在复习“汉唐盛世”这个内容时,一个男生提了一个关于清朝疆域的问题。但我还是很高兴的表扬并鼓励了他。让他感觉到提问的价值。还引导他更关注复习的主题。后来,他开始尝试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且带动了全班。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之大。我们学校同组的很多资深教师在激励学生这一点上都做得十分好。所以平时听课时,我总是特别留意这个方面,长期下来受益匪浅。

  四、言之有度,历史与社会课堂语言的凝炼性

  科学性、趣味性还是激励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太冗长,必将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学生摸不着头脑,觉得老师很罗嗦。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能轻易地把握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也可以说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曾有个同事上课的口头禅为“是不是”,“怎么样”。一次下课后听到学生在走廊上边走边饶有兴趣地聊:刚才这节课,老师一共说了32个“是不是”和25个“怎么样”。我听了后苦笑不已。六年前我刚到青田任教,在新教师培训时,授课老师告诉我:上课一定要少重复,即使是重点。尤其是学生已经很好的给出了答案时,千万不要为了使别的同学听得更清楚而将答案重复一遍,这样会适得其反。学生通过努力能回答的问题千万不要代劳。后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注意这些,效果不错。

  此外,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肢体语言的恰当使用,眼神的适当配合,甚至网络语言的及时引入等都属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范畴,也很重要,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领域,愿合理的课堂语言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的越洋电话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曾经用自己的语言艺术打动过学生,而惭愧的是没能坚持到底,使每堂课都能打动他们。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参考文献: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缺什么》  浙江大学出版社

  《我在美国教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帆著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课有效教学初探    下一篇:略谈山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