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感受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并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若从河南舞阳的七孔骨笛算起,已有八千年可考历史。民族音乐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所传承的经验、技巧、知识、理论等等,其内容丰富,形式万千。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因此,我们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就应重视我们的民族音乐,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民族音乐不断的深入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一、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一)民族音乐的含义
  所谓民族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就我国而言,既包括扎根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之中,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人文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代作曲家学习西方作曲理论和技术创作的歌曲、器乐、交响曲、大合唱等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狭义指扎根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不是静止的、凝固不变的,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音乐既延续又演变地流动着,不断焕发出艺术生命力。
  (二)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需要。首先,一个民族和社会的良好运行,需要通过某种民主的方式,使其具备整体性。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次,一个民族的音乐真切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快乐,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理解,贯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民族音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才能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只有了爱,才会去关注和致力于民族的创造发展。
  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是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中国音乐文化的大智慧在于,在音乐中完成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融中国文化的言、象、意三位为一体,最终达到忘言得象,忘象得意的佳境,而中国音乐的“意”乃是宇宙和谐的自然观。
  因此,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理念,才能使中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我们优秀文明的需要。
  二、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民族音乐是音乐教材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的音乐教育却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影响与撞击,校园里传唱着流行歌曲,课堂上学生对传统的民歌无精打采,毫无兴趣,然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及国家新课标的相应出台,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得到美育的熏陶,这是21世纪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大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比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由于大众媒体的迅速传播,广播,电视,杂志,报刊,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音乐动态,学生们对于变化着的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对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有很强的倾向性,甚至涌现出追星族,树立自己的偶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采取禁止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状态,这样会伤害学生的心理,产生学生厌学的心理态度,甚至和教师产生分歧,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唱,聆听流行音乐,分析评论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歌词,延长技巧等,对于好的音乐我们还要给予肯定,这样便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并加大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流行音乐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无严格的技术规范,强调倾诉,宣泄,力求演唱的大众化、生活化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述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是直接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语言,思想感情。我过幅员辽阔,不同民族、地域,都有不同的韵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现的直白,需要认真品味,领悟。
  在教学过程中,把流行音乐中一些典型的范例适当的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选择现在广为流传的一首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与陕北民歌《兰花花》并将这两首歌曲做简单的比较。通过聆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鼠爱大米》是一首极具流行特质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易唱,倾诉性极强,但没有地方色彩。而《兰花花》则有明显的浓郁的陕北地方气息,旋律跳度较大,优美开阔,随歌词变化曲调也有所变化,形成分节歌形式,抒发了歌唱者的内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流行歌曲为什么广为流传,结论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气的年轻人做它的听众,它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大众性,它要靠时间和诸多因素的检验,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只靠口传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时代的考验,流芳百世,是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教深的内涵。流行音乐无论多现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很多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中与民族音乐结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黄土高坡》、《信天游》等。
  通过以上比较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改变偏重唱流行歌曲的倾向。
  (二)结合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课中,避免教材中单一的曲目,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在欣赏《绣荷包》这一作品时,可将各地区的作品让学生们集中欣赏,让同学们感受到陕北的《绣荷包》美丽动人,色彩柔和略带伤感;云南的《绣荷包》旋律流畅语言简洁节奏强烈;黑龙江的《绣荷包》表现的浓浓北国音调,哀怨朴实的情感;四川的《绣荷包》则表现浓郁的川辣味等,这样同学们在同一音乐主题内容下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格。
  还可以将同一音乐形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在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与现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萨客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赏,使学生感到同是赞美喜爱茉莉花,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传统民歌都可以与现代新民歌、新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灵活多变。增强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夤夜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可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视听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几盒磁带里。如欣赏《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出声入画的音乐情境,更完整的理解作品,增强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运用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的实践活动。它是凭借相应的审美对象才能完成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在于对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的实质。
  (一)民歌、戏曲音乐、民族管弦乐曲之美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进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是一种自由的鉴赏。那么作为审美对象的民族音乐究竟美在哪里呢?作为民族音乐的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民歌—朴实美、简洁美
  民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的一种歌曲形式。一般都短小精悍、易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陕北民歌《脚夫调》等等,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歌词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2、戏曲音乐—特色美、精致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有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还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  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细琢,深刻地表现了剧情,塑造了“打虎英雄”杨子荣的完美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情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新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3、民族管弦乐曲—谐和美、创新美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并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族管弦乐曲就是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具有交响性的民族管弦乐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优秀乐器作品之一,用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不仅保留了原有一样的古典幽雅闲谈的情趣美感,而且运用民族管弦乐队,加上巧妙的和声,复调及配器手法,实现了丰富音乐中的多声思维和立体感,使作品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丰富、感情更热烈,显示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为驰骋我们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可欣赏性和教育性。
  (二)教师具备的要求
  教学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未能听懂某一音乐作品,即使这一音乐是最美丽的,那么对于听不懂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1、  教师应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它对于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情感、情趣、气质、情操、胸襟。民族音乐的涉及面非常广,有地方语言与音乐想象结合问题,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问题,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里,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对授课内容有个合理的设计和布局,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2、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积淀,能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
  运用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教育的外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让民族音乐慢慢深入学生的心中。而作为审美客体的民族音乐由于长期根植于民族文化中,作为文化基因最顽固最深沉的裁体,它所展示的文化恢弘的气势,它的博大精深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可见在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只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架构起坚实的桥梁,就可以使审美的陶冶顺畅地得以实现。
  总之,运用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只有充分打开民族音乐之门,打开琳琅满目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从而激起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
  结语
  民族音乐之所以被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她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使民族音乐能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又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它是对于学生进行民族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生认识民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用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的鉴赏力,获得对民族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师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