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艺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设计的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太仓市城厢镇南郊中学   赵亚萍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提问只重视了“导入”,而忽视了艺术教学的“情境设计”。常规教学模式即“复习—引入—讲解—巩固—作业”五环节,是“传授知识”时代的教学模式。就拿八十年代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来说,这一时期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注重利用录音机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愉快教学;利用幻灯机对一些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直观教学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教学,启发了学生思维,体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但由于缺乏全新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得不到充分体现。并且教学媒体落后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它只不过是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固定不变的模式已早已不符合创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循规蹈矩的学习习惯遏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被一定程度的扼杀了。可见传统教育已不再适宜。

  (二)             迎合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性人才。而艺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让学生通过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手段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到艺术的乐趣,使我们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             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初中生实际的需要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她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儿童、少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同时,初中生是心身逐步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易动,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否则,教师就难以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神圣殿堂,而变成了磨难场所。这样,极大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的潜能发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创设情境教学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和初中生的实际的。它能有效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并带动起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营造愉快教学情境,进行必要的情境教学设计。

  二 课题的界定

  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所谓教学情境,即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和社会形象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而言之,就是“情”与“境”的有机融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前景即“情景”相联的,在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好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撩起求知欲,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创设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教学氛围,这能改变传统教学的那种老师一人讲、学生众人听的单调信息传递方式。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易”“趣”“活”。

  (二)调动心向。教学情境有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伴随教师情感的抒发、渲染,能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首先置身于这样特别的心理场景中,产生一种驱动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激发情智,催动灵感。因为教学情境既有生动直观性,又有情感的感染性。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情智,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强化知识信息输入。

  (四)培养情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能使学生的情感、意志、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三 研究的目标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多元智能。

  四 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艺术教学是一种展示美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劳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在愉快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探究的、认知的、审美的、道德向上的乐趣。首先,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文明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端庄大方的仪表仪容,使教学活动始终在愉快,舒适的气氛的中进行。其次,艺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语言美和韵律美,形式的美以及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审美价值,并辅助于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再次,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创造愉快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师生心理积极互感,促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自质疑开始,即所谓有疑则思,有思则学。问题情境在于创造引疑,导思之境,使学生产生急于解疑,求知之情。问题情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融汇于其它情境之中的,一堂成功的课必然贯穿着这一层层深入过程过程。

  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能预测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激化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群体之间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根据青少年所具有的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四)             运用恰当 优美的语言情境, 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应用准确而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去创设与艺术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其次,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运用恰当,对于创设情景,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五 研究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情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认识艺术美,因此,教师因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二)趣味性原则

  将教学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创新意识

  (三)实践性原则

  通过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  研究对象

  我校初一的部分班级

  七  研究的步骤

  八  课题研究实施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的“高”、“松”、“通”、“透”    下一篇:流行音乐进课堂浅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