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诵读欣赏”与语感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问题与思考

  自2002年9月起,我们初中语文使用了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呈现方式、内容选择等都不同于以前的教材。 “诵读欣赏”就是其中新增添的版块之一,它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也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用好“诵读欣赏”这一版块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增加语文阅读量,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感的培养,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诵读欣赏”选录的文章一般都文质兼美,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这些文章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既不同于精读课文,它不要求精讲细解,它讲究诵读,重在培养语感;它也不同于略读课文,不能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它讲究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陷入“读——讲——背”的简单教学模式。背诵是必要的,但绝不是“诵读欣赏”的全部。“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丰富语言的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我们语文组正在进行省级课题“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研究”,虽然语感培养的途径很多,但我们认为诵读涵泳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品味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洪镇涛老师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因此,我们确立了子课题“诵读涵泳与初中生语感培养的研究”,希望借助“诵读欣赏”这一版块的学习,让学生在诵读、感悟、体味、涵泳中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和获取成功的喜悦,快乐地享受语文学习。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进行诵读和欣赏,力图从情趣入手,把“诵读欣赏”的学习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下面是初中一年级的一堂语文活动课“诵读优秀诗文竞赛”的教学案例和简单分析。

  二、教学案例与分析

  由欣赏著名艺术家陈醇老师诵读的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片段导入,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配以音乐和画面。

  师:郁达夫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着江南明朗可爱的冬天,再加上艺术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令我们陶醉在江南一片春意融融的冬景之中。同学们觉得陈醇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

  师:怎样才能朗读好文学作品呢?在朗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读准确。

  生2: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生3:要有感情地读。

  ……

  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那么要读出感情,就要注意声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气的缓急,从而读出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就来和艺术家赛一赛,来听一听我们自己的声音。

  分析:教师选择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朗读片段导入,与当时上课的时令相合,再加上优美的画面、和谐的音乐以及艺术家的美读,为课堂营造了诵读欣赏的氛围,容易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诵读的要求,指导诵读的方法。强调诵读要读出感情,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要注意停顿、重音、节奏等,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学生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提高欣赏品味,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竞赛,各组推选一位同学上来朗读,内容自选。由各小组分别进行评判,最高为五颗星。

  各小组推选参赛选手,依次上来进行朗读。

  第1组:一男生朗读“语文读本”上沈从文的《春》。

  第2组:一女生诵读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春花图”。该生音色甜美,语言流畅,表情自然,感情丰富,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第3组:一男生选取课外《冰心散文》的一段。

  第4组:一女生诵读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

  第5组:一女生诵读“语文读本”上罗兰的《秋颂》片段。

  第6组:一女生诵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分析:由学生自选内容进行诵读,可见老师尊重他们的喜好,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适时的进行评价,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及时地表扬与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诵读的水平,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师:在第四单元,我们集中学习并背诵了许多描绘四季景色的散文和诗歌。接下来要进行的是背诵诗文竞赛。这里共有8个数字,由各组依次选择,选派学生背诵与之对应的诗文。

  第6组:选择数字6,是《繁星》中的一段,小组推选一女生背诵。

  第5组:选择数字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由一女生背诵。

  第4组:选择数字3,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由一男生背诵。

  第3组:选择数字8,文言文《三峡》中的一段,由一女生背诵。可能因为该文学习有一段时间了,再加上紧张情绪,该生背诵得很不流利。但各组同学还是以鼓励的姿态给了她四颗星。只见她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第2组:选择数字5,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一段,由一女生背诵。

  第1组:选择数字2,《早春呈文部张十八员外》,由一女生背诵。

  分析:“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告诉了我们多读、背诵的重要性,而现行教材中确实也有大量要求背诵的诗文。竞赛中学生们大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些古诗文,而且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十分团结,即使对于背诵不流利的同学,全班同学都给予了支持与鼓励。而从这一女生的紧张与眼泪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这一活动的重视程度、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师: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文学与音乐、文学与书画,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可以表达同样的主题,传达同样的心声,抒发同样丰富的情感。这轮创意诵读竞赛,就由各小组自选诵读内容,自创诵读形式。希望同学们能相互合作,大胆创新,展现自己的才艺和智慧,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理解,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第1组:由两位男生合作诵读岳飞的《满江红》,由另一男生二胡伴奏。

  第2组:六位女生齐读罗兰的《秋颂》片段,一女生琵琶伴奏。

  第3组:一女生、一男生诵读杜甫的《旅夜书怀》,一女生书写了一幅毛笔楷书作品。

  第4组:由两位女生诵读辛弃疾的《西江月》,配以钢琴曲(磁带)。

  第5组:两位女生和两位男生共同合作演绎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由一女生古筝伴奏。

  第6组:四位女生齐诵《春天的活力》,配以钢琴曲(磁带)。一女生展示了一幅自己创作的“春”的绘画作品以及一幅硬笔书法作品。

  分析:六组学生均采用了不同的诵读形式,在诵读的同时,又用二胡、琵琶、古筝伴以和谐的民乐,用书法、绘画作品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竞赛活动达到高潮,各组均有出色表现,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根据诗文的感情基调进行配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诵读诗文,一边聆听动听的乐曲,一边有感情地诵读优美的诗文,一方面受到高雅音乐的熏陶,一方面又融入了感情,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养成很有裨益。

  在教材“诵读欣赏”专节,很多诗文的背后都附有插图,这些插图是根据诗文提供的内容意境予以想像加工描绘而成。受此启发,在教学中挑选一些写景成分较浓的诗文,让同学发挥想像,根据意境创作书画作品。绘画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在语文课上绘画学生感到很新奇,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少同学的作品想像丰富,还真有原诗的一点韵味。

  配乐、配画这种特殊形式的“诵读”,既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使艺术和语文学科交叉在一起,学生对诗文的欣赏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这种特殊的“诵读”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师:没有想到你们的诵读竟会如此的精彩,你们用自己的才华诠释着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希望花季年华的你们,能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成为祖国的春天和希望。让我们齐声诵读《春》的结尾部分来结束这节语文活动课。

  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分析:在全班的齐声诵读中,我们听出了学生的勃勃生机,听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听出了学生的青春与活力。语文活动课在高潮中结束了,但余音缭绕,学生与老师的心灵激荡着,碰撞着,这些优秀诗文丰富着我们的精神,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三、反思与启示

  1、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成为充满勃勃生机的成长乐园。诵读优秀诗文竞赛,学生自主的、主动的感受与体验着优秀诗文,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能发展过程,是一种人格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进程。它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情、意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2、“诵读欣赏”教学可以是多途径多角度的。在讲究韵律节奏美中诵读,

  在背诵中品味诗文的内涵,在配乐中诵读,在想像绘画中诵读,学生在良好语感的培养中学会欣赏,在想像能力的训练中学会欣赏,在高尚审美情趣的养成中学会欣赏,在享受多学科整合的大语文氛围中学会欣赏。

  其实,特殊的诵读形式还有许多,如诗词语言形象,情节的跳跃,篇幅短小,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很大,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发挥想像,扩充情节,设置对话,描述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文学再创作,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口述出来,也可以写成散文或者小说,既锻炼了学生的想像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想像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诗词本身的解读,诵读欣赏课的主题一点都没有冲淡,反而在另一种途径中得到了加强。只要教师肯动脑筋,敢于创新,就必定能是“诵读欣赏”诵得声请并茂,赏得悦目怡神。

  3、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均应是“以人为本”,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教师首先关注的应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个成员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充分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平等且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命体,要既尊重他人又善待自己。

  创意诵读竞赛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点燃了每个学生智慧的火花,合作意识强,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平等意识与责任感。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建立了学生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想:只要我们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生命主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作出自己的解读,教师在里面起一个点化指引的作用,而不是把自己对诗文的欣赏强加给学生,学生受到了多方面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真正达到了既诵读又欣赏的目的。教学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积极探索,发掘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