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少,生活体验少,在他们作文中就反映出来材料贫乏。而且因为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辅导课上,往往一个同学说出一件事情,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竞相模仿。这回很多人写了“第一次骑自行车”、“过中秋节”……针对这点,我准备和学生一起,从平时做起,用眼睛和心灵记录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点点滴滴,教会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而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常将一大堆不带真情的套话、谎话、废话、“克隆的话”写在了文章中。这些文字自然无法打动别人。而要让学生敢说真话,愿写真意,只有努力给他们创设一种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写前的交流指导尤为重要,可以和学生平等的对话聊天,引领他们敞开心扉,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写成的作文才有生命力!我最近的教学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我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          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探索有利于学生摆脱“应考”作文奴役,形成个性化、生活化、需求化、环保化的诚实活泼的“文风”的作文教学策略及方法。开发并建构生活化、开放化的作文教学系统。

  二)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培养其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以及认真观察周遭事物、勤于攫取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三)重建师生关系,拉近彼此距离。实验班教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沟通,不断强化在学生心目中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及知心好友的形象,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继而使学生逐步喜欢上作文课。

  四)降低过高要求,开发表达潜能。认真贯彻《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表述精神,取消条条框框,淡化表达技巧,切实把过高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降下来。与此同时,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含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机会,开发其潜能。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有个性地表达。

  五)凭借活动激趣,优化习作情境。习作前的情境创设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质量。我们十分注重借助即时、简易、活泼、有趣的活动或游戏来优化习作情境。实践证明,诸如“天才测试”、“猜猜他(她)是谁”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畏作心理,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坚持激励为主,增强习作自信。成功体验不足,也是学生畏作心理产生的一大根源。我们一贯坚持激励性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成功体验。做法有:A、口头肯定。即教师用语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观察、积累、表达等环节的点滴进步给予即时、充分肯定。B、评语肯定。即习作批语以激励为主,在确立学生习作自信的基础上,委婉地提出修改建议。C、庄重肯定。对于进步较大或写作水平突出的学生,充分利用颁发奖状、奖品,在校、班、队刊及红领巾广播站上刊登、播发其习作等方式给予公开肯定。

  作文训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的是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对学生要更多一点耐心,对自己要更多一份信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    下一篇:如何激发职高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