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之我见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以前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习困难生相当于只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习困难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如一些教师所说的,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P82"数学乐园"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看谁最快地说出它们的答案。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举手作回答的姿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9加几”的两个片段: 学具准备:13根小棒。 教学片段一:现在有多少盒?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摆小棒一边研讨,得出三种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从9接着数;③从4接着数。教学片段二:教师问,想一想, 还有别的方法吗?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提醒学生三人合作去摆。先一个学生拿出1根小棒,另一个学生拿出9根小棒,合起来的10根小棒放到一个手里,再加上另外一个人的3根,共有13根。这样去教学“凑十法”。通过操作,使一个抽象的名词动手操作去理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我们班小群的哥哥小明是个时间的主人,他一看手上这块东西,马上就知道是几时,你想有他这样聪明吗?那,这部分内容,请你们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 、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分类”时,不是把这个如何去分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 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学会5以内的加减了,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3+1= ②5-3= ③4+0=。当学生发现③题未学过时,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

  五、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的分析和积极的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    下一篇:数学新课程与小学数学教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