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民赖以生存的、必备的一种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成为必然。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发展会促进技术的发展;反之,技术的发展也会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现在的学生不能再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和积累知识,学习也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那怎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声有色”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方面:

  一、在课前预习中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搞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而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些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完成。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围绕课本提出预习提纲:什么是噪声;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划分和危害;噪声的控制。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从实践效果看,学生能充分利用上机课的时间,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上同学们根据查找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二、在课堂引入中

  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正处于逐步提高的过程,好的情境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每节开始都有引入新课的事例,并提出了本节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若平铺直叙的引入,学生兴趣不会很大,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原委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又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

  三、在模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中

  物理实验,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出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长期提供器材让学生动手,可能在教室中无法实验等原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补充,进行模拟,就非常必要。如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一节教学中,“实验3”是运动着的木球打击弹片又被弹片反弹后运动,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本实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观察出弹片被打弯曲后又恢复打击木球的过程。常规实物实验过程太快,学生不易观察出这个现象,这时若及时切入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将运动的过程放慢,则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又如利用液态氨快速冷冻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做实验,这时利用课件播放液态氨快速冷冻金鱼实验。学生们看到金鱼在液态氨中被快速冷冻,然后在温水中又缓慢解冻,死了的金鱼又活了!这一现象让学生惊诧不已!听完老师的解释,学生们怎能不对汽化,熔化的概念记忆深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中小学更有用武之地。

  四、在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中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许多物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象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就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如果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又常常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固执已见,怀疑一切,他们对你讲的内容因为不明白,所以不相信,知识就难以掌握。此时若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你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你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又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电子一个比一个小,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宠然大物又说不清道不明,过去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图片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现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展示在学生眼前,许多情景不言自明,复杂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动画赋予联想,立体效果明显、生动;再如在《核能》一节的教学中,可先采用多媒体技术切入原子弹爆炸、核电站发电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分析其物理过程和原理时,又及时切入核裂变的模拟动画,使学生理解链式反应这一现象。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的建构物理知识。

  五、在重点难点突破中

  譬如在讲“世界是运动的”一节中,讲清楚物体的相对位置,相对运动速度这一概念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上课时尽管可以通过版画来演示,通过举例来说明,但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也收效甚微。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看到了飞机投弹时炸弹和飞机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在相对运动的课件中,通过控制不同的运动物体,使同学们搞清楚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运动的速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这种直观形象地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地强大功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六、在课堂测试中

  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息技术正好可发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性,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达到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但具体使用过程中,绝对不是课本习题的搬家或是利用了大容量的特点搞什么“题海战术”。而应采用适宜的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物理现象,并利用其交互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如在《惯性惯性现象》一节复习检测中,设计了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对将惯性知识用于实际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再看飞机在目标上空投掷物质产生后果的动画。

  总之,信息技术整合进课堂教学以后,改变了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师传生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只是知识的灌输对象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课堂教学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