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设计数学学习目标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习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只有把课堂知识形成良好的问题呈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那么,课堂问题到底怎样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课堂讨论问题的“有效呢”,下面就如何设计问题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

  “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要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一方面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于简单问题的厌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二、设计的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

  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要具有思考价值,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切记问题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导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

  三、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的问题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尽可能地多角度设问,还要保证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保证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考虑到这些讨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

  四、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设计的问题,也要让学生既有一定的模糊认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其尚未了解而急于知道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以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一)、七年级6.1有序数对,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以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而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工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座位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有序数对的含义.

  学习目标如下

  根据新人教版39页教室平面图(图6。1—1)写的通知“请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1,5)(2,4)

  (4,2)(3,3)(5,6)”,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这样设计了一组问题

  ①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分别是什么?

  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③请你找出参加数学问题讨论的学生的位置,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④(2,4)和(4,2)表示同一位置吗?

  ⑤有序数对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⑥有序数对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经过合作学习小组的努力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只有这样的难度才会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而且又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富有思考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思考经历思维的磨练,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高效的,才能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议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下一篇:如何在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