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有这样一个故事,茧裂开,蝴蝶欲出。一位好心人见蝴蝶痛苦的挣扎,就用剪刀将茧剪开,蝴蝶出来了。可是,蝴蝶却因为身体的臃肿而不能飞翔,不久便死去了——省略了过程,便没有了化茧成蝶的美丽。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新知识或者因为某种需要而产生,或者因为某种需要,要将原有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所以,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使知识很好地内化,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从课堂教学的意义上说,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会是苦恼、厌烦的情感。《程标》指出:“课程目标的多元化,除了对知识能力的关注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

  1、以课前学生收集的信息为学习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学生收集的信息为学习材料,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

  例如:台湾的林士真教授在报告会上把我们不由自主的带进了她预设的游戏之中,利用自带的小绳摆房子(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摆出与上次不一样的房子(加大兴趣,自主学习)、两人合作摆房子(互相交流,拓展思维)、六七人一起摆一座熟悉的建筑物(小组合作,愿学乐学)。老师们对这极其平常的小游戏如此热情(并且表现欲非常强),这就是情感问题(对专家的尊敬、崇拜;内心深处所存留的那份童真;对事物另类探寻的兴趣等等;被激发,被激活了)。

  有师云:“如果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把这种喜欢转嫁到其所教的学科上。”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自己带了一年、两年,甚至时间更长的一群孩子,难免不为“亲其师,信其道”!林士真教授的报告会上在对摆房子游戏中的评价:或点头、微笑,或语言肯定,有时甚至成了“吆喝”——“哦,摆出两层楼了!… …四层楼都出现啦!… …”,使我们都如小孩子一般,兴致勃勃的摆呀摆,修呀修… …。愿学——乐学——好学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成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

  2、联系生活,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运用课件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情景,师:“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认真寻找,踊跃发言:小兔子、蜻蜓、叶子……,师:“你们是怎样找到他们是对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小兔子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蜻蜓左右翅膀都一样……,师:“怎样来断定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对称的?”生答:“对折后完全重叠。”然后课件依次动态对折演示,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掌,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无比的自豪、兴奋,感受到大自然中数学的美,产生强烈的学习情感。

  3、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验证猜想

  科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学生大胆猜测、自由畅想,自发地产生创新思维,会为自主验证提供明确的目标,产生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充分引导学生猜想、动手实践、自主验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

  4、教师对学生说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教师如果以鼓励的语气说:“别着急,慢慢想,你会答出来的,”教师宽容和充满爱意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里得以缓和,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也可能迎刃而解。《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新理念,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激励是“爱”的形式之一,也是成功的教学艺术,他能使气氛和谐,心情愉快,从而加速思维的活跃,有助于创造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说激励性的语言。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大小比较时,大家都在积极思考、探寻方法。“老师,我想出来了。可以比较数位:四位数大于三位数,……”,师说:“好棒啊!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知其它学生听见这激励性语言,叽叽喳喳地嚷开了,“老师,我也想出办法来了……”。教师这样对学生说激励性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情感。

  5、数学作业情感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是填空、抄题计算、每课一练、基础训练、单元测试等,天天如此,形式单一,内容机械,单调、枯燥,学生把作业当成任务来完成。数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在学生中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学生不仅会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作业中,而且作业也会成为师生交流、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

  例如:从上学期第一周开始,我们实行“作业网络化”(学生家的电脑基本普及,每周一次)。建立班级邮箱——师将习题发送——孩子们复制、电脑完成——再发回邮箱——师批阅后再反馈。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很浓,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现代技术之美,激发了学生作业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情感油然而生。就连好多家长都说:“以前,孩子上网都是玩游戏,现在这样的作业孩子太喜欢了。”

  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出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学生将会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数学的学习情感。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1、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尝试、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认识数学,而且让学生掌握、发现、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真正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1)、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确实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与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之外,让学生经历了一个“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将新知识转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学”,同时让学生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是学习中的首席。

  2、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课标》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的确,成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认可,这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引领、激励、唤醒、鼓舞。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赞扬、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实现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让学生在成功中继续探究,在探究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实践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系统材料和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提高。群体之间互补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安排以下合作学习的探究形式。

  环节一:生生合作探究。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袋游戏棒,首先让学生猜测每袋中有多少根游戏棒,然后提出中心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大家能清楚地说出你们小组有几根游戏棒。接着组内学生活动开了:有小组十根一捆的,也有小组二十根一捆的……从而很快地得出小棒的总根数。

  环节二:大班集体探究。教师把刚才若干小组捆扎的小棒放到讲台上,先让学生猜测,而后再想办法验证结果。各小组的办法有:100根捆扎的、200根捆扎的……

  环节三:小组合作探究。各组根据刚才大班集体探究的办法,择优而用。每相邻4组的所有小棒进行捆扎,而后学生们100、200、300……地数出了小棒的总根数。

  以上合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课堂教学的目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最重要的是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3、关注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显性目标的达成度,更要关注潜在目标的达成度。即: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数学经验的全部过程,经历了获得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1)、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有时学过了又忘记了。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2)、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现代教学论指出,获取数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所以,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实质,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验。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下一篇: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注意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