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与对策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郭天景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也提出一些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与资料参考,本人觉得目前的课堂提问的作用未能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目标不明。所提问题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大,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问题生成对目标实现没有多大的价值。

2.无效提问次数过多。课堂提问的数量并不等于质量,问题越多并不等于教学效果越好,关键是问什么问题,是否问到点子上,怎么问,是否问得学生感兴趣,很多教师为了避免出现“冷场”、教师一言堂,所以往往会设计很多的提问,结果容易从一言堂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质量不高。表现在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充斥其间,学生不需思考,凭感觉作答。问题无启发性,记忆性问题多,推理性问题少,问答形式单一。

4.着急作答。问题提出后,急忙让学生回答,不留思考、交流时间;或先叫学生后提问题,其他学生无法也不必参与到学习之中。

5.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听之任之或评价含糊其辞,让学生如坠云雾;或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过早呈现答案,代替学生思维。

6.  提问对象把握不当。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很好的梯度和过渡,往往有意无意的只局限于个别学生,或者让学生“一声雷”式的齐声回答。

如何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课的开头称为“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虽仅几句话,仅占几分钟,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负有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而新课导入常常以设计问题作为主要形式之一,精心设计的导入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从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例如:一次函数的教学创设如下情景:

问题一:出示一个弹簧秤,问学生它有何作用?并就此引题。

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4

5

y/厘米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问题二:

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60升,汽车每行驶1KM耗油0.18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0

50

100

150

200

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

分别比较着两个函数关系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

导入时,替换了书中所提供的生活情境,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学生从函数的角度入手,观察、分析、思考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选用两个生活中不同的情境,及根据函数之间的关系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与思考,碰撞思维的火花,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一次函数的概念引入铺垫。

2.把握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要使提问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时避免过于简单,避免头脑中闪现出一个问题时,不加斟酌就脱口而出,这往往会造成无效提问。赞可夫认为“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内二三秒内就有多数学生举手回答是不值得称道的”,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 “能不能”“对不对”等;学生齐答了事,根本没有动脑筋,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而提问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同时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课堂提问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如有位教师实数教学中,这样提问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课前,他先做了一个大骰子作为教具.教师先问骰子的功能(激趣:学生好奇,骰子除了打麻将还有其他用处),然后告诉学生骰子可以随机产生数:最后动手操作: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上0.…,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掷骰子,另一位同学把掷出的点数写在小数点后面.随着骰子一次次地掷、点数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56141316……教师:如果骰子不断地掷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的小数会有什么特点?(无限不循环),通过提问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这样的提问设计,直观,明了地揭示了无理数的特征,得出的概念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是一个很有效课堂提问。

3.注意提问的梯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梯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例如:初中人教版《从算式到方程》一课的教学,老师设计以下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每个问题使用不同方法解决。

问题1.用一根长52cm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问题2.用一根长52cm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时,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问题3.把一根长52cm的绳子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两个正方形,其中较大正方形的边长比较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还多1cm,较小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问题4.用一根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20cm;如果将绳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0cm.井深多少?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思考解决以上问题,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可用到算术法和方程,随着问题的逐一解决,由算术到方程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建立方程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性。

4.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是简单的问题可让后进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有一点思维程度的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来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这样由优生的“大包大揽”、“一包到底”变成众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幂》的运算一节,在讲完幂的运算法则后,可以这样分层次提问,

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提问:(32)3=_____ (x3)4=_____

对于基础中等的同学可以提问,已知xa=3 xb=2,求xa-b=_______

对于能力很强的同学可以提问,已知3x=a 3y=b,则92x-y=_______

这样的提问调动了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5.学会自己设疑,提高学习的悟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教学时通过提问,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好问,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便搪塞,设疑析疑解疑,这是知识获得有效的途径。 学会自己设疑,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悟性不无裨益。

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

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所以,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相信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也才能最终催生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化复习教学初探    下一篇:“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