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教师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下一篇: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