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农村中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任何学校都存在着学困生,其转化意义重大,从个人方面讲,转化的好,对其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校方面讲,可以使学校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对学困原因的分析,转化方面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为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影响因素转化途径

  学困生一般认为,是指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有缺陷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学困生常常处于情感危机中,由于成绩差,或表现较差,经常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冷遇甚至指责。长期下去,只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和勇气,最终成为生活和学习的背离者。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否就真正放弃了呢?答案肯定是“不”,因为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惯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同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自然就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而在其他领域大有可为的视为学困生了,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情善意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引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能够奋力直追,最终他们也可以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是当今教育的焦点,当然,转化过程中,肯定有困难,有时候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确实势单力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围绕问题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本人根据十几多年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一. 学困生的类型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困生的学困,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应该分门别类,区别善待,这样有助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就笔者遇到的情况,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跟不上的学困生

  学困生几乎主要表现在学习跟不上、比较差,学习跟不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智商确实不太高,虽已尽力,但成效不大的学生,这样的学困生在每所常规学校都有,但很少。另外一种则是我们转化的重点,这类学生一般脑子都很聪明,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导致成绩差,尤其在这个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出现,使一些成绩本来很好的学生,沉迷于此,荒废了学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这已越来越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这类学生由于无心学习,成绩差,会越来越自卑,经常受到批评,并导致破罐子破摔,学业越来越下滑。

  2思想品德有缺陷的学困生

  思想品德有缺陷主要表现在品质上,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些学校为了争名次,争升学率,只注重抓成绩,而忽略了对思想品德的教育,甚至更有些学校只开参加考试的科目,非参考科目如音乐美术等停开。在这种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爱心创造力,发展片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有缺陷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忧郁、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狭隘、斤斤计较、自卑、嫉妒、骄横、叛逆等等。有一篇文章曾报道:有一名男孩不小心将同桌的水杯碰倒了,并马上赔礼道歉。可那位同学却不依不饶。放学后,找了一伙人把这名男孩给教训了一顿,而那位同学是所有授课老师的“宠儿”,因为学习好。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学习好,一切都好。由于被学业成绩所掩盖,极易被人们忽视,其实思想品德有缺陷的学困生,其危害性更大,其转化工作更艰辛、更复杂。

  3其他类型的学困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学困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业跟不上,品行有缺陷这两方面,学困生学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留守学生、单亲孩子,由于父母大多不在身旁,缺少父母的督促,这些学生缺少自控能力,太过于自由了,极易滑入学困生的行列,隐性的有心里问题的学生,如自我封闭、自卑感强、心里承受能力弱等,如不及时因势利导等,导致学困的原因更显复杂。

  二.造成学生学困的原因分析

  将学困生分门别类,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理清头绪,这样能清楚的找出学困生的症结所在,因人而教,对症下药,学困生“学困”,主要和以下四种因素有关。

  1. 自身因素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大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任何成功都与自身顽强拼搏的精神分不开的,自身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

  (1)性格性原因

  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有些学困生的的性格比较内向,一遇到挫折就很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外有的学困生性格不够坚强,学习上拖拖拉拉,没有耐心。等等原因,导致自己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2)资质性原因

  人的资质都差不多,但由于有的学生小学阶段,没有掌握规定的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都会给中学阶段的学习带来困难,导致有些人认为“学习差、就是弱智”。

  (3) 身体性原因

  有的学生之所以学困,与自己的身体因素有关,精力不济,体弱多病,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导致自卑,吃不好,睡不香,上课云里雾里,以致于产生焦虑、忧愁、神经衰弱等等,使自己也步入学困生队伍。

  (4) 心理性原因

  进入中学后,男、女生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心理变化,常使学生处于蒙昧、惊恐、神秘、好奇、躁动之中,这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遇到坏的诱因,如外界“性”形象的刺激,有的就失去自控力。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对孩子的性格、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由家庭因素导致的学困有:

  (1) 家庭教育不当

  如今的社会可谓是“物欲横流”,而上学只是做“贴本”的生意。另外有的暴发户大字不识几个,于是有的家长时时在子女面前吹“读书无用”之风,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步入学困生的行列,而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压力过大,学生有的承受不了,便逃学、弃学,从而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2) 家庭不和睦

  有些家庭不和睦,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父母如同前生仇人,经常恶语攻击,还有些父母好逸恶劳,嗜赌如命,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更不能处心积虑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长期发展下去,孩子的心灵极易发生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发展,从而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3)经济因素

  如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于是这样一句话,常挂在父母的口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要钱买什么、干什么很少过问,只要孩子要就给,这样下来,有些孩子就认为反正我父母有的是钱,念书差,考不上学拿钱买就是了,于是孩子在学业上,缺乏一种上进心,探究心,在校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的孩子拿了钱去打游戏机,玩游戏,这样的学生如何不步入学困生的行列?还有些学生之所以学困,是由于经济方面太困难,家庭贫寒,难以支付有关费用,靠亲戚支援、这些学生思想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心里烦躁,以致自己常想入非非,难以静下心来对待自己的学业。

  3.学校因素

  学困生的形成也与学校管理不严,教育体制不健全有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都在抓分数,分数决定一切,有些学困生可以说是由学校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1) 教学设施落后

  如今还有许多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老师上课几乎以授为主,一支粉笔一本书,年年不变,重复着道士念经的教学,学校里也没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及多媒体教学,外面的世界已是精彩纷呈,而学校仍然是一潭死水,必然使大多数花季年龄的孩子受不了,产生厌学、辍学、不学、混日子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逼着他们学习,往往事半功倍,时间一长,他们也就很快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2)师资参差不齐

  现在大多数学校教师呈现老中青师资力量搭配不均衡状况,实施聘用制后,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学生刚刚适应某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时,这位老师却调其他单位或考上什么学校走了,又换了一位新老师,学生又要重新去适应,等适应了也到学期末了,这样发展下去,学生的成绩必然会受影响,有的也会滑入学困生的行列。另外,有些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缺乏责任心,上课照本宣科,知识观念落后,学生考好考坏都不影响他的利益,更谈不上启发教学,互动教学,寓教于乐,补缺补差了。知识的更新不会贯注于教学中,传授的是陈旧的知识,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教出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只会在每次考试中渐失信心,从而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4.社会因素

  学困生的学困还与社会不良因素有关。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有一句打油诗写道“楼高了,情淡了,路宽了,心窄了,好心人不见了”。这反映出社会现象,它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社会的不良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表现有:

  (1) 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些内容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以录像、小报、图片、电视等形式在社会上传播,这对涉世不深、好奇心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曾有报道:一优异学生经不住黄色书刊的诱惑,沉溺其中,以致学业一落千丈,后因强奸一少女而锒铛入狱,可气、可悲!

  (2) 不良交往的影响

  由于犯罪分子的教唆、坏人勾引、学习跟不上的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如今有些学生不以学业好为荣,而以所谓的新新人类自居,偷窃、早恋、抽烟、酗酒、打群架,觉得是潇洒自由,其实已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3) 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社会上不正之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吹进了校园,许多学生都知道,“金钱是万能的”。只要父母“关系多”、“后门硬”、神通广大,学习嘛,无所谓,就等着混张文凭好去工作,有这样思想的学生谈何学习,不步入学困生行列才怪呢?

  三. 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探索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困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上进及学习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要辨证地看待学困生

  全面正确的看待学困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学困生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学困生身上也有金子般的闪光点,教师就应该更好地去发现学困生身上容易被忽视、掩盖的可贵之处,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宝藏。比如,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信任,重友谊讲感情,生活知识较多,实践能力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等。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学困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09年我尝试用魏书生的学生管理办法,有意识让部分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如有的学生管理纪律、有的学生管理自行车排放、有的学生管理卫生。。。。。。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这些学生有很大的进步,自我约束能力、社会责任心、工作能力等进一步增强,通过班主任的肯定和同学们的相信,学习兴趣明显增加,顺利完成学业。

  2.分析学困生的种类极其形成原因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分析学困生的种类极其形成原因,是首要条件,实际上,学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的心里需要。

  学困生的学困与内心不正视自己有一定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是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受别人左右,一一承认,一一接纳,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二是对自己的心态适时调整,化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不畏外来的冲击与挑战,愉快的完成学业。

  学生毕竟还小,不完全具备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心灵的伤儿需要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灵魂的污垢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荡涤。对待学困生要运用赏识教育,尊重和维护学困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回到集体中和大家共同进步,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的心态,转化成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

  3.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给病人治病,必须了解病的症结,要转化学困生也需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了解其自身原因,还要了解家庭和社会影响,不仅了解生理原因,还要了解心理特征,不仅要掌握表面现象,还要掌握“庐山真面目”,深入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1) 动力缺乏型

  这类学生有学习能力,智力正常,但缺乏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不懂得为什么而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糊里糊涂混日子,而且在学困生中所占比例极大,对这类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特别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认识的内动力,例如,报纸刊发的贫困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取学费、生活费的事迹、安徽人都熟知的好军人——丁晓兵的事迹等等,利用疏导、迁移的办法,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情感都用在学习上,当然该严惩时绝不手软,以免他们荒度美好时光。

  (2)外因致差型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有的甚至高于一般学生,因个人的疾病、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种种变故,学校教育教学的种种不当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对这类学生更要有热心的耐心,既要弥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乏,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昂扬的生活态度,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解开他们的思想症结,多与他们探讨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95年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闫辉,从小得小儿麻痹症,人很聪明,但与正常同学相比,有点嫉妒和自卑,脾气很大,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通过与他谈心,交朋友,走进他的心灵,帮助他克服自卑,家里困难,没有钱交学费,我每学期帮他交,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班主任的关爱,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毕业后,到外面打工一段时间后,有重新上学,现在在一家工厂做管理人员。

  当然,学困生的学困情况并不止以上两种,只要我们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持之以恒,抓学困生于反复间

  学困生学习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学困生的反复是正常现象,不能因为看到他又后退就灰心,就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中的事,倒回来了,再想法前进上去就是了。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同学,他叫郑军,比较聪明,但作业经常不交,批评一次,能管几天,但过一段时间老毛病又重犯。同学们都批评他“常立志”,说话不算话,他急得起誓发愿:“我再犯就不是人”,针对这位同学,笔者没有向他泼冷水,在肯定他进步的同时,要求他作业每天去做,先不管题目做的对与错,在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后,再要求他尽量作业做对做好,就这样一点一点引导,郑军后来数学以150分满分考入县一中实验班,这就是“常抓不懈”的结果。

  5.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养成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巨大,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注重仪表、语言文明,对待老师同学有礼貌,遵守校纪校规,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富有爱心、恒心、上进心等。学困生一般来讲良好习惯尚未养成。因此,在转化学困生时,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6.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作战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靠学校,但也需要家庭支持,社会配合,在学校里,我们应提倡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变教书为“铸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接受知识,还要有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今新教材改革,要求学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注重他们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减少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家庭我们要常去走走,适当的家访,面对面的交流能拉近我们与学生和家长的距离,还能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所在。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子女,通过家长会进行互相交流,让我们与家长齐抓共管,让学困生早日脱离苦海。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主流肯定是好的,我们应该从正面入手,介绍一些先进事迹给他们听,而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正如大浪淘沙,转眼灰飞烟灭的,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而不盲目随从,从而把精力放在学习做人上,另外,我们的社会也正在努力净化社会风气,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学困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江苏洋思中学所倡导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他们,他们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学困生转化意义重大,小而言之,是“拯救”了一个人,大而言之,是托起了祖国明天的太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和学生“谈心”的策略    下一篇:谈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