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1-0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十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这一起始环节,力图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架设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打开历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通道。用有趣味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兴致盎然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由此可见,引言至少有两项功能:其一,创设覆盖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产生认知本课的需求;其二,提出具体问题,作为学生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起点。例如:讲《明朝君权的强化》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材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的引入课题。

  但是由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对象的广阔、遥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和接受既有多样性又存在差异,因而历史课的“导入”无论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都不可能千篇一律。

  第二,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例如: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

  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

  显见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

  通过对联,第一,吸引了学生向深探究其内在含义的究竟;第二,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诗话的优美,受到文化熏陶;第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将授课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趣味盎然,可谓一举数得。但是要注意,调动兴趣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既要讲究活泼新颖,又要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比如:讲授《合同为一家》时,引用唐太宗拿谜语考禄东赞的典故,可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禄东赞,老师出题,看看哪个禄东赞更聪明!通过这样的情景假设,可以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结束课程使也可以运用趣味性教学法。如新学期新章节的绪论课,历史教师可以考虑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在探寻新课程教育方向,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