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堂课如同一段文章,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旋律,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段美妙的乐章,形成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教师的调控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态势语言的调控

  一个人姿势、表情、动作都是人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复杂微妙的无声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这样那样的暗示。因此,教师态势语言的正确运用,十分有利于教学的调控。

  1、表情的调控。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注意的焦点,他们时时想从这里获得某中信息。前苏联教育家马柯连卡说过,只有当教师学会用15——20种不同的语气说:“到这儿来”时,只有学会在面部姿势等方面做出20种不同风格韵调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可见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表情,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作为教师平日最常用的表情应是微笑。比如,上课铃一响,老师走上讲台,如果能微笑怡人,学生也会如坐春风;如果冷若冰霜,学生也会噤若寒蝉。因此,在台下教师不管有多少烦恼,多少不快,都不应该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带给学生。而要完全进入角色,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为课堂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微笑也不是教师固定的表情,有时也需“冷”一点,但是“冷”而不“厉”。比如,当你正津津有味地作着课文分析时,突然发现一位同学走神了,你无需语言的提醒,严峻凝视的目光可牵回他飞走的思绪;当你要陈述一点关键问题时,严肃郑重的神情,会集中学生的精力……教师的表情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灵活恰当地运用这个手段,去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2、动作的调控。动作人人都有,但课堂上教师的动作,一般来说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有评价性动作、指令性动作、会意性动作、情感性动作等,教师要根据需要加以选材使用。当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强语言威力、表达关键性意图时可选用,做到自然、大方、得体,但切忌动作过多,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少,也会显得呆板、无生气。比如,用颌首表示肯定、赞许、满意,用摇头表示否定、不满,用手势的上扬、下抑表示起来、坐下,有时讲到关键处和感情充沛时,大手一挥,就极富感召力,有利于感情的宣泄,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教法的调控

  教法调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采用具有启发性、多样性、趣味性的方式、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心应手地调控课堂教学。

  1、提问的调控。学习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问上。提问就象一根指挥棒,指到哪里,学生思维就会转到哪里。如果提得过浅,无助于学生的训练;过深,也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多过杂,也会显得琐碎、杂乱无章。因此,教师提问要提到点子上,就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有利于揭发文章思路的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训练的地方以及便于触发学生思维的重点词句、段和标点等。比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在讲小女孩看见水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分析理解并想象女孩那高兴的心情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段中的标点符号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人感情充沛时,用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标点符号最精彩,当理解到这儿,学生朗读时,就会声情并茂,听者也会兴奋不已,你看一个小小的标点,却成了学生情感的出触发点,成了读者与作者的共振器,能取得这种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把问题提到点子上。

  2、活动方式的调控。课堂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还需要学生多种活动方式的参与。小学生喜欢新奇、多样。因此,教学活动的安排也要生动活泼。有时可听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读,看一看录象,读一读课文的一小段,演一演课本剧,说一说文章的大概,写一写读书体会……各种形式。纵横交错,疏密适当,使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打破老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死水般的课堂格局。当然调控学生的活动方式,不能摆花架子,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要有利于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利于发展思维和语言。

  3、插语的调控。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一些提问性的以外,还有些属于叙述、抒情、说明性的语言。比如:开启语。在一堂课的开始,可以精心设计几句开场白,引入正题,或解题,或介绍时代背景,或进行作者简介,或点出课文主要内容,或提出课堂学习任务,或设问激趣。开启语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情调。过渡语。要注意把两部分内容衔接的自然起好桥梁作用,有时还要设计悬念。比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当学完“景色奇异”部分时,可这样过渡:“同学们,西沙群岛的景色这样美丽,那物产情况又如何呢?下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领略一下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美吧。”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由上段引到下段。引导语。当学生认识产生错误或模糊、肤浅时,教师几句精当的点拨就可以拨开云雾,使学生认识由错误变为正确,又模糊变为清晰,又肤浅变为深刻,甚至可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把课堂气氛调控得活跃异常。总结语。在分析完一句话、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时,往往要有几句总结性的语言。可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方面去总结,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比如:《海滨小城》一文,当讲到海滨的大海美时,学生抓住了一些词语作了分析,但对大海的美只有一些零散的认识。在学生分析之后,教师做了总结性的评论:从“浩瀚”我们看到了大海的“辽阔美”;从“白色”“灰色”……看到的是大海的“色彩美”;从天上的“海鸥”“云朵”,海上“机帆船”和“军舰”体会到的是大海的“景物美”。这样一来,学生的认识更加系统、条理、清晰了。

  总之,教师的插语要富有情感美、韵律美、条理美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