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思想、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只有通过问题的展开,从而实现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实现探究学习目标,实现探究的全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学习过程,首要环节就是能提出或发现问题。

  本环节注意问题:

  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分析某种事实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 “蚕宝宝”单元,教师揭示课题后出示蚕宝宝的实物,孩子们的脑子里会冒出好多问题:蚕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它吃什么长大的?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养蚕宝宝等等,孩子们心中未知的谜团会通通释放出来。

  2.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科学课中的探究不是儿童随兴所至的自发探究,而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规定性的有价值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如上《蜗牛》一课,学生观察了蜗牛后,提出“ 蜗牛有没有嘴,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蜗牛吃什么、怎样吃,比一比哪只蜗牛爬得快,它怎样运动”等等近30个问题,围绕“有价值、能研究”这一思想,师生讨论后很快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蜗牛怎样吃食物?”,而课后问题确定为“蜗牛和田螺有何区别?”的研究,具体操作非常成功。

  二、猜想假设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与假设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中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

  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性原则。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规律性原则。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

  3.方向性原则。是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能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4.开放性原则。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方案

  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制定方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探究活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设计、表达等综合能力。

  本环节注意问题:

  1.坚持循序渐进。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遵循由扶到放。最初可以让学生经历“初步设计、交流探讨——再设计、再交流探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设计过程。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设计出较为完整、科学的实验方案。

  3.合理、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准备的材料、研究的过程、观察的现象、研究的结论。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只让学生猜想,学生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展观察、实验、制作、考察、调查、参观、采访、搜集、种养等多种探究活动,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助力科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使实验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