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那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呢?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与情感。

  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创设情境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学习也一样,我们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兴趣的培养,将取决于学习态度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逐步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可能的借助可用素材,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总是巧妙地把科学的学习内容寓于生活实例当中,把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富有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真知。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物。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植物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

  二、设计操作实验  掌握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科学课所特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各种自然观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多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

  例如《摆的研究》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分析,揭示摆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定量观察能力。课前学生们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与自己的摆,他们会联想到摆的快慢可能会与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等因素有关系。课上让学生先观察实验袋内有哪些材料:棉绳,剪刀,五个螺丝垫圈,铁架,秒表以及研究摆锤重量、摆绳长度的记录表等。让学生想办法做实验来证明?通过实验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还进行了比较,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让学生感悟,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三、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勇于思考

  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使学生突破思维惯性,改善思维方式,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想象力。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创造技法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创造技法的基础,许多创造技法都是建立在创新思维之上,它的实质是怎样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技巧。想象丰富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它创造活动的源泉,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动,让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想象才能开阔、深刻、符合实际。因此,教师要在传授有关自然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

  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保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常规”加以训练,重视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有意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参与探究和研讨的活动,使学生想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新越好,越独特越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学生有了思维独创性,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突破常规”: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简捷妙法。如在对蜗牛的观察中,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说要把蜗牛浸没在水中,看看蜗牛会不会被水淹死,会的话,它能在水中最多坚持多久。学生学会了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敏捷了。

  四、运用教育技术  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它代替不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不能用它取代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否则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好奇和惊讶的态度是提高科学兴趣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拓展延伸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珍爱。如在教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接近尾声时,介绍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相信同学们对多利羊的诞生以及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会很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有关克隆的新知识、新信息,要充分运用直观的无性繁殖的Flash课件和多利羊诞生的Flash课件的演示,既能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多利羊的出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又节省了时间。

  其实我们的学生随时都在动脑筋想问题,很想知道自然界中的很多奥秘,如果我们能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去发展教材,会给我们的科学课找到很丰富的课程资源,他们会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如录像、动画、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科学教学具有更高的效率。尤其是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如登月活动,月地运行等现象或只能借助显微镜或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或如植物的生长、野生动物的生活等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的事物和现象,借助电视、电影的帮助,可以清楚的呈现在小学生眼前。此外,网络资源是学生学科学的重要知识源泉,学生有目的地在科学网站上收集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自学方式,要引导他们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思考,认识到网络上珍宝与瓦砾并存,学会借鉴与甄别。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宗旨,领悟“科学素养”的真正内涵,准确把握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积极探究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才能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从中获取必须的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让科学教学切实做到“科学”高效    下一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