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5-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地理新课程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以及许多先进教学方法实施的支撑点却是教师。如果说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统一体,那么教师与学生应该为其中的一对,而教师是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因而,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支撑点应该是教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研究者、设计者和引领者,在新课程标准统一规定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只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取舍、补充和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已渗透到了现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地理新课程下对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致归纳如下:

  一、拥有正确和先进的地理思维

  早在1964年,美国地理学家威廉•帕蒂森曾提出地理学有4个传统,即地球科学传统、人地关系传统、区域研究传统和空间传统。这实际上是对地理思维及其特性较早的总结。现代中国地理学界一致把区域性与综合性视为地理学的两个特性。这种观点把握并概括出了地理学的两个最本质、最重要的思维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即将进入后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科学学科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交叉化、复杂化和界限模糊化的趋势。作为一门拥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学科,地理学也概莫能外,不仅地理思维又有了纵向和横向的极大发展,而且传统的区域性和综合性页被赋予新的内涵,对其的研究分析对于当前中等地理教育的改革将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地理思维已经从传统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发展到新时期地理思维的十大特性。

  1、从区域性到区域科学

  现代区域科学更强调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和定量分析,把解释和建立模型作为中心任务,无疑是对地理区域思维的一种完善。

  2、从综合性到综合地理学

  作为传统地理综合特性的延伸,综合地理学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综合地理学要求实现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合作与统一,同时要运用和吸取经济学、工程技术科学、生态学、行为学和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积极推动区域综合开发、区域系统工程和区域综合问题(如黄河断流、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等)的研究。

  3、从人地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有人地关系研究的传统,从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二元论、唯意志论到人地协调论,是人地关系演变的一条主线。实际上,可持续发展观念与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要义不谋而合,从而使得地理学在开展这一专题研究,发挥可持续思维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从空间性到空间系统

  现代的空间概念已演绎为空间系统的概念,并在区域开发与人文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一定区域的“点”\“线”、“面”综合构成了“空间系统”,而“空间系统研究”则着重考察空间内“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机理与相关的政策调控。

  5、社会性

  社会科学以人和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地理学则着重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以及具有空间属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6、实践性

  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各种乡村规划等,无不表明地理实践思维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新时期这一思想特性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广泛研读资料,领会新教育理念

  地理课程改革是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用性成为当代地理学的突出特点的形势下,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是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课程。新地理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体现这一理念的地理教学过程,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活 开发课程资源

  针对原来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突出、应用性不强、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新地理课程融入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新教材采用丰富的形式展示所学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的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要以现代化的互联网为基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教学资源库,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学软件、地理教具,也可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地理模型,进行各种地理实验。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扩大地理课程资源的容量和质量。

  其次,教师要合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区域自然环境、当地人文景观等,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野外观察活动和调查研究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地理科学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最后,教师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尽可能地针对学生的兴趣、经历及社会实际选择适合他们的生活素材与社会素材进行教学,并可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紧跟时代步伐 更新知识结构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课程目标取代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新课程主张学生的知、能、情协调发展,强调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这是此次地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当代国际范围内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要求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强化知识的综合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成为当代合格的公民。

  新教材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许多教学内容与历史、思品及自然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走综合型人才、跨学科发展之路,在个人弱势方面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教师还应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个体,淡化教师的学科特色,促使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

  另外,地理新课程标准还显著地突出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等大量新内容。所以,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五、改变教学方式 迎接新课程改革

  教学要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多种活动来获取知识,使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游刃有余地控制整个课堂,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

  地理新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进取,努力跟上改革的步伐。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地理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困惑、发展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六、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教改成功

  地理教师始终站在地理教学第一线,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最真切、把握最准确、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强化研究意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将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研究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地理课堂提问艺术    下一篇:谈中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