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图案导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践行课标最新要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积极促进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舜耕中学地理组以舜耕卓越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卓越地理课堂,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教研实践,“图案导学”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

     二、理论依据

“图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地理课程标准

新《地理课程标准》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教研成果,提出以下基本理念: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新地理课标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2.教育人本论观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认知活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习潜能的开发。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构建过程

1.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利用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侧重于学习外校的先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多次听取王敏勤教授的报告;利用寒暑假教师培训和区市教研室举行的优质课评比,学习市区内优秀的教学模式。组内教师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学校定制的地理教学期刊杂志,观看地理学科的教学光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从中汲取好的东西,为己所用,大大提升了个人地理教学素养。

2.利用学校创造的学习机会,实地参观学习外校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分批到天津、洋思、东庐等地的名校学习,吸收名校课堂建模的先进经验,对我们建模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教师学习实践后,及时进行经验介绍推广,交流学习心得,使全组教师通过交流理解先进教育理念。

3.在我校“卓越文化”的引领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经过反复商榷,初步提出“图案导学”的地理教学模式。

4.积极实践教学模式。在建模过程中,教师自发使用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教学,相互听课,交流学习,集体研讨,根据我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

    四、“图案导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操作流程

(一)图案导学的概念

地图和地理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运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重要手段。地图犹如骨架,只有让学生把地理知识附在骨架上,才能容易记住,引起一系列联想,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课本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地图,有些地图也不是很好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补充,以学案的形式呈现。所以,学案中以地图为主,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所谓图案导学,是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以地图为基本教学材料,利用学案设计,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以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二)“图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3.图文结合,自主学习

4.交流质疑,合作探究

5.教师点播,总结提升

6.以图导练,当堂达标

其中,明确学习目标是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是核心,精讲点拨是关键,巩固训练是保障。在这一基本模式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学生自学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变式,最终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

结合地理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图案导学”下不同课型的地理教学模式:

1.以图导学地理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3)设疑读图,引导学习(4)解图绘图,能力培养(5)判图练习,教师点播(6)填图巩固,查缺补漏。

2.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3)学案问题,自主探究(4)交流汇报,解决问题(5)合作探究,教师点拨(6)当堂达标,查缺补漏(7)资料补充,延伸学习。

3.问题导学地理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3)提出问题,引导学习(4)讨论分析,合作探究(5)交流汇报,解决问题(6)当堂达标,查缺补漏。

 4.视频导练地理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展示目标,明确任务(3)观看视频,点拨学习(4)视频内容,交流分享(5)收获总结,展示汇报(6)当堂达标,查缺补漏。

(三)具体做法

1.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材料导入、故事导入、热门话题导入、疑问悬念导入、图解导入、复习导入、音像导入等形式进行。

2.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案中的第一部分,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把学习目标作为学习线索记住,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图文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3.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的指导和要求,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学案中地图,通过读图思考探究,有步骤的围绕学习目标,自主、独立的学习,并记下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巡视过程中关注学困生,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

4.疑问交流

对学生在自学过程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2人一组或4人一组),这个过程是学生之间的释疑解惑,是团队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兵教兵”的有效手段。由组长根据本小组学习进展情况,组织讨论小组各成员的疑难问题。交流过程中,教师穿插学生中间,对小组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并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归类。

5.点拨提升

在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规律生成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生成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6.巩固练习

在自学、讨论、展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以读图填充题为主,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了解学情,不留学习死角,做到“堂堂清”。

    五、实施效果

1.图文合一,兴趣更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地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彩变化的图像、声音、动画,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将其引入地理课堂,为地理教学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直观性,学生兴趣更浓。

2.读图析图,能力更强

通过读图,学生不只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读图和析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加深对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1)记忆能力的培养

针对地理知识方位感、区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时,重点强调联系地图,通过反复读图、忆图、解图、绘图来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了解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时候,如果脱离地图,就好比纸上谈兵。学生先在中国行政区图中找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然后观察它们的轮廓形状和分布特征,最后联想它们的名称与轮廓、分布的关系,这样记忆效果十分明显。又如,采用形状观察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形状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进行记忆。如长江干流形状,可想象成“VW”形,而主要的水利枢纽葛洲坝和三峡就位于VW的交界处,重要的河港湖北省省会武汉正好位于W的中间,在W的左下脚和右下脚分别为洞庭湖和鄱阳湖。这样联系起来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图上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呢?哪些信息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呢?在寻找地理符号、阅读地理名称、查寻地理事物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进行思考、筛选、分析。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可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可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如以同一纬度不同地区作比较,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阅读各专题地图,进行以下思维活动:赤道、南回归线、南纬40°纬线通过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各处在什么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对气候有何影响?各大陆分别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最后得出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师继续运用地图提出假设:若安第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美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移,沙漠面积、气候将怎样变化?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何非洲东部却是热带草原气候?若马达加斯加岛移至南纬30°~50°之间,岛上气候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受到思维启迪,激发出思维的创造性。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填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图文转换训练”,利用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示地理特征,加强读图填图技能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如在讲授《中国的气候特征》一节时,读图思考:分别比较齐齐哈尔与巴黎、北京与纽约的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差异。总结:四个城市中哪两个城市气候的大陆性较强。通过对齐齐哈尔、巴黎、北京、纽约四城市气温、降水量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大陆性气候的特点。通过师生讨论,归纳合一,使学生将读图析图和问题讨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系统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地参考书中文字,而是围绕地图,主动分析,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积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读图解图,思维更新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在“看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加深对地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模式实践,感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活动课是新版本的课本中新加入的内容,怎样上才能更高效,还需进一步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五环节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