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低年级也就是第一学段中提出“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处于形象、直观阶段,而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所以这部分内容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怎样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教好,也是数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惊喜的发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辅助“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 信息技术 应用 数学

  一、信息技术强化“图形的认识”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低年级段确定图形的认识了有如下具体的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我们知道小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时所表现的理解能力,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主要是要调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认识新知识。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结合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这些内容,我们想让处在这一学段认知水平的学生认知这部分内容是有一些难度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实际事物中清晰的抽象出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我们列举出了具有三角形特征的物体,如“红领巾、三角形小旗、道路警示牌”等,通过课件展示出这些实物,然后从实物上动态抽象出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数学知识。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

  再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这一课时,对于12条棱长度的特点,部分学生不很理解,建立不起空间概念.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色彩,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所以在观察长方体的棱的长度时,课件先显示一长方体的框架图,再把它的三组棱逐个闪动,最后把三组棱同时闪动出来,让学生自己总结(根据12条棱的长度不同,分成三组,每组有四条)。这样通过直观动态的画面,渲染了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对“棱”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低年级段关于测量的认识了有如下具体的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认识图形部分知识来的直接,尤其是在单位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上,容易发生困难,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信息手段让学生生动直观的将繁琐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清楚的理解这些知识,如在教学让学生掌握千米、米、厘米等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利用信息课件将很远很大很不容易在课堂中拿出来作展示的物体,都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1千米的长和厘米的短,使学生能够有很感性的认识;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学生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其原因就是没能形成面积与周长的正确表象。教学中,我们用信息来动态显示,加强学生感知。当演示周长时,可先用红线圈出周长,再闪动几下,让学生形成周长是一条线的表象;当演示面积时,再用颜色铺满图形,并可以反复显示铺的过程,让学生形成面积是一个平面的表象。通过信息手段,能够很方便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测量这一块知识存在的困难。

  三、信息技术辅助“图形与变换”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在课标中描述是这样的:(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熟悉电脑的同志都知道,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在电脑中的表述比实际物体来演示还要直观方便,并且学生更容易记忆,而且表现的手法也很生动有趣。我们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例子通过信息技术搬进课堂,搬到学生面前,使得知识储备有限的学生们能很直观的认知并能掌握好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时,设计了一系列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的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优美的民族乐曲,展示漂亮的轴对称图形,除了直观演示外,更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使计算机的初级画图技术和数学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师是这样设计的活动:电脑制作轴对称图形,老师先带领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小松树”,然而后,再带领学生按照步骤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制作轴对称图形。步骤:(1)先画出半面天安门;(2)再复制;(3)把复制好的水平翻转;(4)组合成完整的天安门图案。 这堂课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充分满足了后进学生的多感官需求,在这样的活动中,后进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由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信息技术在“图形与位置”教学中应用

  这一部分内容在,有空间的概念,处在低年级段的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课标中是这样描述的:(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些来自空间建构的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接受,是要花不少的功夫的。对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言,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实例倒是很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只要开展一些小活动,就可以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是对于空间的方位来说,学生是比较容易混淆的,认识不是很清晰,这里借助信息是再合适不过了,把处在广域概念的大范围构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中搬进课堂,搬到学生面前,让这个地球上地理方位都呈现到学生面前,在解说学生所处城市的如合肥在淮南的哪个方位时,只要一缩小地球很容易就看出来,这样直观的介绍比我们苦口婆心的慢慢介绍,学生摸不着头脑的去想要方便直接的多了。

  实际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总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利用它创造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直观表象,而且还能有效地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信息真是我们教学的好帮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培养小学生数学习惯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