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新课程下数学学科的合作学习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是重要的现代学习式之一。为了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需要为合作成员提供一定的条件:(1)提供一些适于学生合作的内容:有一定探索空间和一定难度的内容。(2) 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的默契:①有固定的合作组织,有互助的默契②摆正教师与小组的位置,引导合作成员积极的自我认识,为合作成员提供实现合作的能力准备。③指导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从而达到让全体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学会学习,掌握技能锻炼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机会 合作内容 合作氛围   默契  合作组织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①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更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教学的意义。如何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为了取得好的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实现一定的条件,或者说是要为合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机会:
  一、提供一些适于学生合作的内容。
  为了实现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让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深刻体会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或者说有合作的迫切需求、将合作看成是一种心愿,并且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为了证实什么内容才是学生喜欢去合作的,我做了许多的成功的尝试: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例加以说明。我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布置合作任务: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知道如何计算面积的图形。并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②量一量。合作量出需要量出长度的线段。并尝试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③思考并讨论:转化前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④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有一定探索空间的学习内容客观上要求合作成员共同探讨,互补不足。
  首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知道如何计算面积的图形”“思考并讨论:转化前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显然都在要求学生去合作完成,而且这些内容也真都是适于合作的,不是一个人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比较大,需要组员相互之间弥补不足,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合作操作效果。其次,“合作量出需要量出长度的线段”以及探讨 “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些任务的强操作性、强探讨性,都需要学生们集众人之力,相互协作解决问题。这些,都从客观上、实践经验上说明为合作小组提供有一定探索空间的学习内容,有助于优化合作的效果。
  2、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容易激起合作成员的求胜心。
  像“思考并讨论:转化前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与“探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不是靠一个人思考几下就能轻易地得出结论的,它的一定难度需要合作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它的一定难度将合作成员拉到了同一条战线上:去合作,去探讨,去讨论,去操作。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偏向于对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的喜好。美国著名教育家F·戴维在《课堂管理技巧》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特权的需求与日俱增。”“在青春期阶段,少年人正在努力树立个人存在感,需要同班同学的认可就格外强烈了。”“青少年正在逐渐将自己统一到成年人的世界里,努力在那个世界中寻求自身的地位。对青少年而言,在同辈面前丢脸意味着被剥夺了那种地位,并在同辈和自己心目中降低了身份。”②而想在同龄人面前赢得地位与特权,解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也正是由于有了我们的同学极想树立个人存在感,需要同班同学的认可,以及认为解决一些在他人看来是有难度的问题是一种好途径,才更激励学生去探求答案或路径;只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难度,才更让学生迫切地感觉到协作与配合是必要的。
  但一个有难度的内容,并不是不可解决的。而是通过努力是可以办得到的,或者通过相互的协作是能够解决的。学生并不会对那些看上去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感兴趣,而对那些似曾相识的、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很感兴趣。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努力地去尝试,让他们完美地去配合。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适当的难度,是可以操作得来的,但不通过好好合作或努力探索又是不轻易完成的。
  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的默契。
  要想随时都能进行着良好的合作学习,必须在学习环境中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的默契。
  1、有固定的合作组织,培养互助的默契。
  有固定的合作组织也就是要经常进行学习上的合作,使合作小组成为经常性的日常学习方式的一种,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成员。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固定的组员之间的关系,像谁应该是小组内的组长,谁应该可以成为小组内的活跃人物,谁在小组内会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帮助等等,都是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慢慢形成的,并且是不断巩固与发展的。只有在小组内有了固定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系,特别是有了其自身的组长或者活跃人物,小组就有其中心与凝聚力,组员之间才会合作的默契,小组合作学习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小组合作就不再成为一盘散沙而流于形式了。举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一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合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全部得益于小组之间有了相对固定的关系,能进行默契的合作了。因此,要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要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提升,必须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驾轻就熟地进行合作学习。
  2、摆正教师与小组的位置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促进者。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③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④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还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使其与学生相对独立性的合作学习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获得鼓励的行为往往应当重复进行。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最简单的含义是指获得鼓励的行为往往应当重复进行,而未获得奖励的行为就应当彻底消除(Schwartz,1989)。这样,说到孩子们的问题,能确保获得家长关注(或者无论什么孩子恰好憧憬的东西)的行为就会逐渐演变成为孩子全套本领中的一部分,而无法保证自己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的行为往往就会从此无影无踪。⑤
  在课堂中,受教师鼓励的行为,他们想要去重复进行,而未受教师鼓励的行为,他们也觉得索然无味,而不会去重复。这也从一个客观上要求教师对互助学习多加关注与指导。
  (2)引导积极的自我认识。
  为了让我们的同学都能达到很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应该在引导学生的积极的自我认识上多下功夫,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受挫。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再受挫后,孩子对自身的评价,即自我认识势必由此受到影响。积极的自我认识让我们把自己作为一个人来接受,并且把自己当作群体中有能力、有影响的一员;这种意识有助于我们有目的、有信心、实事求是地完成任务。
  (3)要为合作成员提供实现合作的能力准备。
  一个能够通过相互协作而找到解决途径的问题,他与新旧知识上总是有联系的。如果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点和切点很容易找到,那就不需要小组的相互协作了,而当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点和切点很隐蔽时,就需要老师去指导他们发现,或者引导到让他们相互的协作也能够发现为止。
  3、指导合作方式的多样化。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④。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同样应该得到提倡。合作方式的多样化,让互助式学习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获得乐趣,愉快地学到能力。要让合作小组成员乐意为之,让他们在互助中品尝乐趣,体验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30。
  ②同上,P125。
  ③同上,P115。
  ④同上,P130。
  ⑤《课堂管理技巧》,[美]F·戴维著,李彦译P31。
  其他参考书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叶平、姜瑛俐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评价    下一篇:转“教”为“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