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化学计划总结

9.2.2《溶解度》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化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7-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而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当精确地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时,就需要一把衡量的“尺子”──溶解度。

  要比较溶解能力就必须在同一规定条件下,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量。因此,溶解度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的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的具体数量,是溶解性的具体化、量化和精确化。溶解度是为定量研究各物质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种人为规定的概念。

  对于溶解度概念,我认为应先逐点分析,再让学生总结出溶解度概念。通过上节课学习的物质溶解性,知道溶解度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的条件,也可以利用形象比喻促进学生思考:用一试管水跟一烧杯水分别溶解白糖和食盐,能否判断白糖和食盐哪个溶解能力更大吗?说明要进行物质性质强弱、能力大小的比较,就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人们对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所定的标准是“100克溶剂”,因此比较溶解度,一定要使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达到最大值,即溶液达到饱和,否则无法比较。溶解度单位是:克/100克水。建议让学生从:条件、标准、状态、单位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即溶解度的四要素。

  通过合作与探究,使学生明白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明白表示溶解度的方法有两种: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法,此时,化学上学习的溶解度曲线和数学上学习的函数产生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科之间的知识相辅相成。

  接下来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和意义,让学生能把生活中的实例和建立的模型联系起来,更好的认识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特征和表示的意义。

  最后是让学生理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和固体物质溶解度表示的区别及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外界条件怎样改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下一篇: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