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10-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课前准备

  (一)前期准备

  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掌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读并且理解小学至高中全套信息技术教材。

  (二)备课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备课实行学期备课、按章备课、按照知识点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采用电子备课手段,必须事先制作好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演示文稿。

  1、 整体把握教材,了解教材中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体系和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同时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2、 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了解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3、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学校设备、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每节课最佳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步骤要恰当合理,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4、 教案要体现“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5、 课前要收集和制作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以及教学演示文稿。

  (三)教学计划制定

  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信息素养方面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和调整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

  (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

  (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

  (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操作技能

  (四)教案设计与撰写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体系、确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案应该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对于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课程,要在教案中反映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教案中应该要有本节课教学的流程(采用流程图表述),教案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有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案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小结、作业练习等。

  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1、按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恰当的组织教材,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要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2、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面向各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

  3、教学应该突出重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4、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生动,清晰、精炼、准确。信息技术用语要规范、讲课条理要清楚,要注意对学生常用信息技术用语的学习与训练。

  5、尽可能的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6、课堂教学的引入,尽量要创设活动情境或问题情境,操作教学结束后要有操作过程小结,课堂结束前应该有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

  7、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注意教学的组织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机习惯,保持机房安静整洁。

  8、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培养。

  9、教学中要尽量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

  三、课外作业

  1、选择恰当的作业内容,起到既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视野和能力,作业布置要少而精,一般不要布置书面作业。

  2、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交作业(如电子邮件、演示文稿、操作过程的纪录、电子作品等等),信息技术教师要为任教班级建立学生电子作品集,布置给学生制作电子作品的任务要面向学生不同的层次,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3、如有可能,所布置的作业应该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4、学生作业要尽量体现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注意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出现的问题。

  四、课外活动

  (一) 基本要求

  课外活动要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课外活动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确实在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老师应承担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可以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一位老师带几名学生。要求做到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有活动记录,经常有检查,竞赛出成绩。

  (二)主要形式

  采用课外小组以及俱乐部的方式开展活动,每个学期结束最好有课外活动成果的汇报表演(形式可以多样)。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1)简单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脑音乐等软件使用

  (2)个人网站制作与发布、电子作品的简单制作。

  (3)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4)开展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5)其他学生感兴趣,教师比较擅长的信息技术内容。

  五、教学测评

  1、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有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评价促发展”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

  2、评价目的

  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自我反思、体验成功的过程;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搜集和处理处息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训练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总之,通过评价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评价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馈信息的有力工具。

  七、总结反思

  (一)教学总结

  每个学期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教学方面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决定今后的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二)教育科研

  每年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写出一篇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或者科研论文。尤其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学科整合方面、以及技术使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加以论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下一篇:“微课”制作四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