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奇妙的克隆》教学课例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2-0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学情、文情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这是一篇较长的讲读课文,它承担着说明文知识的奠定基础的重任。尽管作者在说明过程中力求简洁明了、引人入胜,但仍然难以回避其深奥的专业特性,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何况学生大都不愿学说明文。

  基于以上思考,在教材的处理上宜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按单元提示及课后研讨与练习要求,设计一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克隆是什么”,用简介的方法阅读,让学生简介克隆这个概念,习得说明方法;第二部分的题目是“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前后”一词提示了“顺序”的问题,可用阐释的方法来阅读,习得说明顺序;第三部分的题目是“克隆绵羊多利”,这一部分的结构是相对完整的,可用分析的方法来阅读,习得说明文的结构;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表现在那些方面?可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来读,让学生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二、教学核心目标

  通过课中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提高阅读科普类说明文的能力。

  三、达到核心目标的教学环节预设

  用“简介”的方法读第一部分;

  用“阐释”的方法读第二部分;

  用“分析”的方法读第三部分;

  用“提取信息”的方法读第四部分。

  四、呈现达到核心目标的过程

  (一)用“简介”的方法读第一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一小标题部分的内容,找出“克隆”的含义。

  生1:“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又称克隆。

  师: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2:还有在第一自然段中:“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不仅仅”,说明什么?

  生3:说明克隆的范围很广。

  师:很好。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4:第二段中有:“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师:我们用简介的方法读了第一部分,作者用作诠释的方法解释“什么是克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同学们刚才找这些句子的时候,每一段话都有关键性的短语,“无性繁殖”、“同祖先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无性繁殖系”。你们关注到了没有?

  第二自然段那个关键语句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如果”。我想问大家,这个“如果”提示了我们第一自然段提到的“克隆”和第二自然段提到的“克隆”有区别吗?

  生1:有区别,嗯……

  师“:区别在哪?

  生2:“如果”说明一个是自己完成无性繁殖,一个是人类来帮助完成无性繁殖。

  师:人类帮助的无性繁殖完成了吗?

  生3:完成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完成了?

  生4:从“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看出来,这句话说明人类把这些生物个体已经繁殖出来了。

  师:就本段而言,繁殖出来了吗?

  生5:“如果”一词说明这是假设。

  师:很好。“如果”是一种假设,对吧?有了这样的假设,我们的科学家才开始了克隆实验。

  (二)用“阐释”的方法读第二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阐释的方法读第二部分。阐释作者是用怎样的顺序介绍五个克隆实验的?

  (生默读之后交流。)

  生1:我们小组认为是逻辑顺序。说明研究对象,从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的进化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说明的。

  师:嗯,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实验过程,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故文章用的是逻辑顺序。那么从实验的国别来看呢?还有一条顺序线索吗?

  生2:有,这部分是从中国的实验说到外国的实验,也是逻辑顺序。

  师:好!是两条线索,一条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一条是由国内写到国外。你体会到这样的逻辑顺序有什么好处了吗?

  生3:我觉得这样写的用意是让我们从对克隆有一个由浅到深的了解。

  师:这一节写克隆实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做好铺垫。还有,把国内放在前面,说明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呢?

  生4:我觉得作者可能认为我国的科学家从发现克隆到做克隆实验是成功的,然后把眼光放到国外,看国外的克隆实验。

  师:中国的成就是最大的,所以放在前面写,更能突出这一点。让我们回望第一部分,看看第一部分是什么顺序?

  生5:我认为也是逻辑顺序。先写生物自身完成克隆,再写人类假设用科技手段来帮助动物完成克隆。

  (三)用“分析”的方法读第三部分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三部分,用分析的方法阅读。分析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一段在本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生1:这段话总的说明克隆雌性小绵羊的诞生。

  师:就这一部分的整体来看起什么作用?

  生2:总起。

  师:回答对了。用术语可以说:引出说明对象。那第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呢?

  生3:第二段写了克隆羊诞生的过程。

  师:好。最后一段的作用呢?

  生4:总结出:就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师:非常好!同学们,我们用分析的方法把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的作用分析了出来。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统领此部分;第二段:具体说明多利羊诞生的过程;第三段:阐述多利羊诞生的意义,总结全篇。由此看来,这一部分还是什么顺序呀?

  生(齐):逻辑顺序。

  (四)用“提取信息”的方法读第四部分

  师:下面我们用提取信息法阅读第四部分: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速读课文,提取信息。

  (生速读课文。)

  生1:克隆可以有效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克隆对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有重要意义。

  师: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本文这四个片段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请看大屏幕:通过简介,理解概念;经过阐释,发现顺序;透过分析,明确作用;提取信息,了解好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特点,采取这些方法来学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设定为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教学的视点不是“教懂课文”,而是放在“用课文教”上面,说明文的共性目标是通过《奇妙的克隆》这篇例文的个性目标来体现的。四个主要的教学步骤层层推进,步步到位。整个课堂表现出学生研读、训练活动的充分开展,它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实践,学生在阅读、体味着“简介”、“阐释”、“分析”、“提取信息”等不同的学习方法,既深入地进入了课文,又明确了学习方法的作用。它是真正训练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部分的课文研读,教师都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走过场。

  由于老师将眼光锁定在说明文学法指导上,是否忽视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是否该抓住"奇妙"这个"文眼",引导学生去领悟谈家桢介绍克隆技术时所张扬的科学创造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和人文审美情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经验    下一篇:“创新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研究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