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通过信息技术数学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是一种高效率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对教师而言,如何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本人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数与代数”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

  实现了“生活味”与“数学味”的统一,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还能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1.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网络资源重整教材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入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教材进行重整,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教材“活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不知不觉中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培养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及其简单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单纯、直接地进行计算教学,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超市购物”的虚拟故事情境。首先,我直接播放在网络上寻找到的超市视频,引出小红和妈妈超市购物这个故事情境,开门见山导出课题。然后,播放动画创设问题情境“饼干、牛奶多少钱?”,引出人民币。接着,妈妈问:“购买两包饼干,我们应付多少钱?”,自然地过渡到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如此一来,教师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单调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2.从学科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又如,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地呈现了“小明的一天”,学生既感到亲切、熟悉,又能紧扣教学内容开展学习活动。随着故事情境的开展,有效地引出了“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不相同”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老师把数学信息蕴涵于常见的生活实例中,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

  总之,只有从乏味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数学又能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情境”

  数学学科内容具有较强抽象性及逻辑性,而小学生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受知识的限制,受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迷惑及不解。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根据图、文、声、像、影、影并茂的特点,创设逼真的动态情境,呈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既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更主动、乐意、充满活力地投入到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课前,我充分运用了网络寻找了许多相关的动态图象或视频。教学时,我先提供了游乐园的场景:大型观览车、旋转木马、滑梯等等动态图象,学生边看边用手势演示:直线和圆周运动(或者圆弧运动方式)。

  在学生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问学生:“知道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运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引导学生理解:像滑梯、小火车这样的物体都沿着直线运动,这种现象叫平移。 像旋转木马、观览车…….这些绕着一点做圆周运动,叫旋转。当然,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的屏幕出示动感的运动物体,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理解,有效突破知识的难点。除此之外,我还提供了电梯、升国旗、摩天轮、风车、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汽车行驶时的车轮等等的动态情境图。通过大量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为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又例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观察物体》时,教师以“拍照片”这一动态情境导入新课,引出了“哪个方向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这个问题,充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当场拍照片并用电脑呈现,验证学生的猜想。最后,播放了“动物眼中的世界”的动画,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贯切始终,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率、效益高!

  信息技术使静止的教材,抽象的知识动态地显现出来,形象生动化,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认知的空间,又学得轻松愉快,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学习者觉察到的一种有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对呈现的新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而出现认知冲突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游乐园中遇到的问题”情境。首先,我播放动画出示游乐园工作人员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送给了大家许多汽球,从而引出了“汽球可以怎样分类?”这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激烈思考。例题教学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买门票”,引导学生说出按成人和儿童进行分类这个方法。紧接着动画出示“同学们要去洗手间,又如何分类呢?”,有了前面的认识基础,学生很快就说出“按性别分类”。巩固练习中,我又按排了学生喜欢的“摩天轮、咖啡杯”分类问题。在这堂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贯切始终,学生全心身投入学习活动中,主动又积极,愉快又高效。

  (四)“综合与实践”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亲历情境”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儿童仿佛“身临其境”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要点,化解知识难点,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练习中,如果教师能创设一种使儿童仿佛“身临其境”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要点,化解知识难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就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编写一系列动态习题,如“口算投篮比赛”、“帮小动物找家”、“星球探险”、“小蝌蚪找妈妈”等,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小学数学课堂发展的必要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把枯燥的教材、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同时,其也能起到引趣、激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用,让教学情境成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催化剂,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论“数学史活动课”授课模式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白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