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观念的转变乃至行动的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适应、转化的过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在一定程度上仍普遍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仅停留于口号和公开课的教学,却难以在每日的家常课中反复锤炼。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日复以日的渐进过程,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应更趋于人性化、生活化、趣味性、探究性及合作性。

  一、人性化的体现——注重人的未来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知晓学习内容,初步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减轻个别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恐惧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疗法。有些学生通过自学预习后完全有能力或基本有能力理解,此时,他们迫切希望能成为“讲解者”而自豪地炫耀一番。这时,教师就应充分把握住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不仅可以让他们来代替教师分析讲解,还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指导其他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均得以提高,或者索性实施分层教学,而不致于使这部分学生白白地把时间浪费在“陪读”上。

  二、生活化的呈现——体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如在学习新课前,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形状相近,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归类,比较,总结,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趣味性的实现——学好数学的精神动力

  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有赖于浓厚的兴趣为依托。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也是能够培养的。但如果教学中材料陈旧,形式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如果使材料新颖,形式多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教好一堂初中数学课    下一篇: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