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探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口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智慧树”;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智慧树构建过程;个人尝试使学生感悟智慧树的便捷;组内合作协作探究追寻"智慧树"的奥妙。

  关键词:学习策略发散型思维知识的系统化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钩,每一个挂钩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钩……这些挂钩连接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人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我在数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

  一、在口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智慧树”。

  1、通过口算中的多样化算法构筑具有发散思维的智慧树。一年级计算教学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结合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不同的方法用树的枝干表示出来,激发了学生探究,对比学习欲望,并且在对比中逐步优化出较好方法,如结合例题13-9,我先画出树的主干及题目,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将各种方法进行展示,经过对比,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好,于是发挥智慧树优点,可以刺激大脑的表现因素之一,色彩的功能,用彩笔将两种方法,凸现出来,经过进一步的练习,学生又进一步发现了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看十几中的个位是几,然后加上一,很快就知道答案了,于是在第二种方法的枝干上,又延伸出一个枝条,通过这棵智慧树的建构,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于发散思维中,经过逻辑分析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算法。

  2、 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链接和形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形成综合分析思维的框架,更好的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复习课中学生练习时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利用思维导图便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口算复习教学中,通过“智慧树”构建,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优化算法,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如:在复习9加几、8加几等算式的计算方法时,我采用从枝干开始构建的方法,逐一出示9+6,8+6,7+6,6+6,5+6,在这些枝干上延伸出各题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优点,从而引出主干,在引导学生在逐步求同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智慧树”建构,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生今后学习中一直要面对的,通过智慧树的架构能够清晰的予以表现与归纳。一年级主要掌握的是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总结阶段,结合智慧树的直观优势我以加法、减法为枝干,把各种实际问题用枝条形式予以展开。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际问题的解题思思路,体会加减法的异同。在构建时,我选择学生平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以吃水果为例首先出示:有5个苹果,又买来2个,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出示:吃掉5个苹果还剩2个,原来有多少个?在引导学生讨论中,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都是5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时我相机用纸条勾勒出枝条,用枝干表现:加法。在提炼减法解题思路时,采用同样的形式分别出现三道例题,1、有7个苹果,吃掉两2个,还剩多少个?2、有7个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5个,吃掉多少个?3、苹果有7个,桃子有5个,苹果比桃子多多少个?让学生在对比不同中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都是从7里面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的认知越来越广,还可以进一步把乘法、除法做成枝干,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完整的体系,在寻找各种解题方法的异同中形成系统思维。

  3、多种方式构建智慧树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发展。除了利用智慧树的形式呈现教材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构建智慧树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过程。因此我采取了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智慧树,尝试构建智慧树,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点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智慧树构建过程,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还比较单一,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理解题的意思,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从智慧树构建之初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做好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对智慧树的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有清晰的了解,熟悉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构建智慧树的过程中,教导者和参与者不论在学生个人尝试还是小组合作时都要参与学生的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三、个人尝试使学生感悟智慧树的便捷。思维导图的创作不仅非常灵活而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故而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非常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这样,思维导图就有利于张扬个性,体现不同个体思维的多样性。一年级学生思维尚且稚嫩,所以我从比较简单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画出属于自己思维导图的雏形,在教学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辩证关系,每一个数字既能分成也能合成,我引导学生理解九可以分成三和六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三和六还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尝试向老师这样接着下去,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出了多种方法,经过对比,对每一个学生的分法予以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组内合作协作探究追寻"智慧树"的奥妙。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注意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的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更好的思维成果,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个人,自己画出自己的资料,意念,然后将个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哪些重要,更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因此使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高的使用价值,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从小学低年级段,就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掌握各种类型的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二是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是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有序整理,促进了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的全景图,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内化,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生长的知识系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由于一年级数学内容还比较浅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因此,我对于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与研究还比较粗浅,随着以后教学的深入我将在这一领域做进一步的思索与探究,使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的学习,走向轻负高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评价随笔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