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上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8-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实际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更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或考试时一遇到自己第一眼看不明白的题就一顿乱蒙,根本不会思考,更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目前,学生这种不善于解决问题的“缺氧”状态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同关注。在数学教学中,我也一直努力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

  一、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这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的第一个素质教育观——学习观。“延伸”是指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领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探究新知时要“润物细无声”。

  在我的数学课上不是德育的渗透、美育的浸染,而是数学思想、数学思考方法的引领。世界著名科普作家加德纳曾说:“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所以,在传授新知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方法的引领。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时,当看到“7.65÷0.85”时,我便问:“你们会算吗?”学生无奈地说:“不会。”我继续追问:“如果把除数变成多少,你们就会算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85。”我说:“对呀,我们可以把这道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呀,你们小组合作试试吧!”这样举重若轻的点拨,其实就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在教学本册后面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因为例题只是单一的一种“加”的思路,而缺少“减”的思路,于是上课时我便把练习题中的第1题拿来当了例题,并且把“锦旗”变成了各班争夺的“流动红旗”。这样在求面积时就既有了把“流动红旗”分成几个图形“加”在一起的思路,也有了把“流动红旗”连成长方形“减”去三角形的思路。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根本策略,做题时就会思路开阔、游刃有余。

  2、讲解难题时要“点石成金”。

  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和能力培养不仅要落实在传授新知上,也要落实在平时的训练中。当学生做题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就题讲题,而应着重于学生解决难题的思考方法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期末复习时遇见这样一道题:一个梯形,如果上底增加6厘米,面积就增加6平方厘米,且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原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原梯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学生独立做时,很多都填错了。讲题时,我问学生:面对这道题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学生回答:画图。我便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先画一画,学生画好后,我再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让学生对着黑板看一看自己画对没有,如果错了,想一想错在哪了。之后让学生发现增加的面积也就是图中三角形的面积,通过三角形求出梯形的高,也就能求出原来梯形的面积了。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注重训练学生的画图技能。而在讲和倍、差倍、和差、行程等问题的应用题时,我们应注重训练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另外有些题我们还应教会学生用拿数试一试、举例子等方法去解决。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解决难题的技能,才能破解难题。

  二、由夯实基础向灵活运用延伸。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总是要运用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通过计算或推理来完成。而大多数学生在面对新题型、新问题时的乱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还常常因为他们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我们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千变万化,强化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我让学生找一找,在这个概念中哪些词语最关键。学生就会发现“含有未知数”和“等式”是关键词语。接下来,我便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明理由:35+65=100、X-14﹥72、Y+24、6(a+2)=42。学生对方程的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我再让学生想一想: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这样抓关键词语理解概念,再变换形式地检测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既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又强化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潜心设计的地方。

  平时在做判断、选择题时,我也会经常问学生:“这道题考你哪个知识点?”而在单元测试或月考之后,我会让学生评价一下,哪道题出的好,好在哪里?学生找出的总是那些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题目。只有这样经常性地训练,处处用心,才能最终达到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三、由老师主讲向学生主讲延伸。

  目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已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老师只是在新授课上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而在练习课上又回归了老师主讲的旧有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前,我也是这样抓住练习题不放手的,可我发现,有些题或知识点,即使你讲上十遍八遍,学生该错还是错。于是,我把练习课的主讲权也交还给了学生:基础题让学困生讲给好学生听,有难度的题先让小组研究,然后再找中等生或学困生讲一讲,看哪个小组真正做到了合作学习,都能学得通透明白。如果是讲卷,那么就开火车挨着讲,谁讲不明白,再找人帮助讲,弄明白后让那些不会的同学再给好学生讲一遍。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学生讲得是很吃力,有些浪费时间,但坚持一小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就会讲得干脆利落,如果一直这样坚持训练,你就会发现,那些学困生只要会做的题,同样能明明白白地讲出来。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刻刻牢记这一点,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探索,终会“曲径通幽”, 让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展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真正做到小学数学课堂“堂堂清”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