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8-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是个人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初始阶段教育应为小学生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高素质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说“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是高顶点的话,那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借以攀登的阶梯。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单靠自觉的形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是经过长期积累、反复强化、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行为模式。“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不做不行的“自然”,这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小学起始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处于家长和教师的严密保护下,有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氛围。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下或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家长、老师通过树立榜样,不仅对改善自身的学习生活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小学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多表扬一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的学生自觉模仿。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通过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做好表率,不仅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起始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在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分享快乐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行为习惯基础上逐步进行训练,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初始阶段良好习惯培养的现状

  目前,一年级小学生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

  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的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的作业习惯比较差,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反复提醒。书写字迹潦草,添字、漏字、错字等。有些学生做题目粗心大意,漏做试题,做完后从不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不能独立完成,喜欢抄袭别人的,缺乏勤学好问的习惯。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决定以后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些学生有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一些学生怠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落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一些学生举止不文明,给同学起绰号,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交际习惯。一些学生有攻击行为,如打架、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一些学生有欺骗行为,如说谎、抄袭别人作业、作弊等;一些学生不尊重他人。在课堂上,一些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涵

  守时惜时、懂得感恩的习惯。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出门玩耍告知家长。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勤于动手、勤俭节约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爱惜学习用品,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比较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缘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说话要算话。

  举止文明的习惯。待人热情,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尊重他人的习惯。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受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班级实际和个人情况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一是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二是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提高自觉性,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三是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四是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五是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贵在坚持。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

  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于是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习惯养成计划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养成在学生的成长中,总是会犯错误。所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学会及时和孩子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当时的心理等,帮孩子认识不良行为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同时又为他们指出能达到的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让他们稍一努力就能达到要求,比较容易地改正错误,自觉并自信地向好的行为靠拢。例如设立值日班长记录表制度。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在表扬的同时,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氛围。

  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学校虽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所以只有在学科老师、班主任、心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及督促下,孩子才更容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于孩子反复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反复抓,不能放松,想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就要从现在、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会有可喜的收获。

  总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也只有坚持不懈地教育、训练,再教育、再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相信经过老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浅谈国学经典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