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2-09-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用听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乐曲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所以,在了解了音乐作品背景后,初听作品时要特别强调静,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静听的时候,要根据所给的图片及背景资料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想象音乐所描写的情景,使学生自然进入音乐之中。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运用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欣赏

  “视”是音乐欣赏的辅助环节,运用直观教学法,这方面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做主导,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感知印象。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汲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不单单通过书本获得,广播、电视、电脑….已经成为学生查阅、搜集信息的常用工具。所以音乐欣赏课上,如果教师还像以往那样只用录音机放段音乐,学生死板的坐在那儿听音乐,结果就是欣赏效果几乎没有,学生根本没心思听,取而代之的是讲话声,严重影响上课效率。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通过视觉冲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欣赏课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唢呐,体会唢呐的演奏方式,感受唢呐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可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烈景象。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像和 生活联想。

  三、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当学生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了初步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即可以因势利导地对乐曲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可以有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分析的内容可包含乐曲的主题思想、乐曲的结构、乐曲的风格、乐曲的速度与力度,以及旋律、节奏、和声等要求素。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来确定分析的角度和深度,不必面面具到,也不必刨根究底。采用边分析边逐段细听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做便于保持学生已经产生的特定情绪,并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主动地去探究乐曲的内涵。例如 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欣赏课《森林狂想曲》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 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提出问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一首优美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放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学生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个问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四、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从而了解到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和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 成为世界之经典,使人为之动容! 接下来学生对踢踏舞有了兴趣,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尝试自己的踢踏舞。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五、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第3乐段时,让学生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感受每次出现在节奏上的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体会节奏的变化给乐曲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六、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极大的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给我们一个启迪,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关键是要我们去大胆创新、合理运用。作为教师,在欣赏中不要象导演一样高高在上,泛泛而谈,要当演员,要置身在学生当中和他们打成一片,为其营照一个浓厚的欣赏氛围,携起手来共同跨入艺术的殿堂。

  以上几点做法,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下一篇:浅谈“双减”政策下的音乐教学策略
推荐资讯